
深度报道技巧
如何进行突发新闻的准备、突破和采访?
突发新闻是记者最经常处理的新闻类型之一,但由于这类新闻需要快速反应,留给记者准备的时间非常有限。最近,深度训练营邀请了任职九派新闻资深记者赵翔,分享了她是如何做突发新闻的采访准备工作,以及如何在短时间内进行采访突破的。
突发新闻是记者最经常处理的新闻类型之一,但由于这类新闻需要快速反应,留给记者准备的时间非常有限。最近,深度训练营邀请了任职九派新闻资深记者赵翔,分享了她是如何做突发新闻的采访准备工作,以及如何在短时间内进行采访突破的。
一个在线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印度30个邦的40名女记者,请她们讲述在调查印度新冠疫情时遇到的故事。但当她们聚集在一起时,讲述的内容远不止于此,这个网络研讨会变成了一个关于女性记者身份、疫情中女性的遭遇的更广泛对话。
2021年全球深度报道大会已经开放注册,会议将于11月1日到5日进行,这是第一次完全在线上进行的全球深度报道大会。我们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人,分享最新的调查技术、数据新闻方法、跨境合作案例、新闻工具等,同时也会设立讨论环节,方便世界各地的新闻人进行交流。
最近几年,经过处理过的虚假图片和将真实图片混杂虚假信息以误导受众的情况,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介绍 Photo Sherlock、TinEye 等几款免费工具,手把手教你追查网络图片的来源、验证图片的真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复杂的调查报道来说更是如此——不仅需要在线调查工具来搜集资料,数据保护工具来确保安全,还需要可视化工具来进行呈现,任务管理工具来进行统筹合作。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采访了多为全球顶尖的调查记者,看看他们的必备工具清单中都有哪些工具。
“胳膊下的文件夹”、利用可视化思维进行在线调查、激将法、请外地同事代为提出采访……面对棘手的调查,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们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了他们最常用的突破技巧。
短视频迅猛的发展势头,让许多传统媒体也纷纷入局。但对于习惯陈述事实、借助长视频进行新闻叙事的传统媒体来说,在像抖音、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上进行内容创作,无疑充满了挑战,这篇文章总结了短视频运营战略的三个关键点和四个方法。
新闻信之所以变得越来越流行,是因为它提供的信息不会被社交巨头通过算法过滤,并且还能透过它与读者社区建立牢固、持久的联系。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推荐了五份值得一读的调查报道新闻信。
很多记者没有留意到,在浏览器的右键菜单的“复制”和“另存为”功能下面还有一个“检查元素”的选项。但这个很少被记者使用的功能,却可以从网站源代码中挖掘出大量的隐藏信息。记者桑恩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了如何使用“检查元素”功能,来协助你进行在线调查。
记者和学者的工作有许多相似之处——都要钻研文件、处理数据和进行访谈。然而,在工作节奏,以及对于输出成果的标准方面又大相径庭。如果记者和研究相关议题的学者一起合作,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长期跑某个条线的记者,可能比专职调查记者在调查特定领域的选题时更具优势——因为他们非常了解这个领域,并且有许多这个领域内的信息源。所以,一边做日常新闻,一边做深度报道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两种工作节奏截然不同,如何才能平衡好呢?在这篇文章中,几名记者分享了他们的经验。
墨西哥“毒品战争”于2006年拉开帷幕,至今造成超过六万人失踪。2006年至2019年间,全国共发现超过3600个怀疑与此有关的无名坟墓。在这篇文章中,三名墨西哥调查记者分享了她们如何利用公共信息申索,揭开这场战争背后黑幕的。
播客在全球都变得越来越流行,成为文字和视频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新闻载体。对编辑部来说,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将播客与新闻报道无缝结合?这篇文章分享了9个技巧,包括用播客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将长报道转化成播客、用新形式重现旧闻等等。
第12届全球深度报道大会将于11月1日到5日在线上举行,我们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人,分享最新的调查技术、数据新闻方法、跨境合作案例、新闻工具等,同时也会设立讨论环节,方便世界各地的新闻人进行交流。大会奖学金现在正在接受申请。
1999年,被视为“三流记者”的清水洁靠自己的努力追查到了杀死女大学生的凶手,揭发了埼玉县警的丑闻,并最终推动了日本《跟踪骚扰行为规范法》的出台。在调查这宗案件时,他是如何找到突破角度,又怎样取得受害人遗属信任的呢?
2019年初,新人道主义新闻社和汤森路透基金会就国际救援团体在刚果期间实施性侵或“以性换薪”的丑闻进行了联合调查。此后,有调查委员会向他们索取受害女性的资料,但遭到了拒绝。报道性暴力案件后,如何在保护当事人隐私和促成案件解决之间进行权衡?新人道主义新闻社调查编辑分享了他们的技巧。
虽然现在自动转写工具很方便,但有时出于隐私保护、节约成本等原因,一些采访录音还是需要记者来亲自整理,这个时候有什么好用的工具可以用呢?oTranscribe 就是一款既能满足记者使用需求,又可以充分保护了隐私的手动转写工具。
《纽约时报》记者凯文·罗斯追踪报道了一名在哈佛大学接受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是如何成为一个热衷于分享阴谋论的“表情包女王”的。表情包是激进主义者最常用的传播工具之一,而罗斯的报道准确地展现了这一信息媒介是如何发挥效用,并让我们知道这一工具背后的使用者面貌极其多元。在这篇文章中,凯文分享了自己是如何找到这个选题以及如何操作的。
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问题,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更多的冲突事件。报道这类事件,记者往往很难去到现场,但透过现场流出的视频资料和一些辅助工具,却一样可以获得颇有价值的信息。在这篇文章中,全球深度报道网访问了业内专家,请他们分享了12个视频调查技术及12款工具。
全球各地的深度报道记者正在面临着不同方面的挑战,包括但又不限于法律风险、网络安全和媒体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协助世界各地的深度报道记者和数据新闻从业者,我们在今天推出了“GIJN 咨询”(GIJN Advisory)服务——这是一项深度咨询服务,会由相关的行业专家根据媒体的具体需求,提供经营策略建议、网络安全培训、工具使用指导、甚至法律支援等服务。
今年是《卫报》成立的第200周年。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媒体,它的经典性不言而喻,而更吸引人的则是它在时代变迁、技术变革中幸存并保持“年轻”的原因。这篇文章回顾了《卫报》所经历的技术变迁、冲击与挑战,其在时代浪潮中抓住机遇成功实现数字化的过程,或许也能为国内一些传统媒体的转型带来参考。
法国独立记者古克尔特长期报道极右翼团体和武装冲突,去年,他揭露了一家法国慈善机构是如何秘密支持亲阿萨德武装力量的。在这篇文章中,他分享了自己在追踪极右翼团体中常用的工具。
“网站时光机”是深受调查记者们喜爱的一个在线调查工具,它可以保存不同时间段的网页内容,即使后来原始网页被删除或是被改动,你仍然可以查阅曾经的网页快照。在这篇文章中,“网站时光机”的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它的使用技巧,包括如何批量抓取、比较网页不同版本的差异、查阅网页处境信息和使用 API 等。
官方公布的经济数据对一般人来讲都很枯燥,作为记者,要如何从这些枯燥的数据中发掘新闻选题,并运用这些数据解读背后的经济现象?经济记者鲁毅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了她的经验与思考。
新冠疫情在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在为新媒体创造机遇。如何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实现媒体的互联网转型?在这篇文章中,来自亚洲各地的专家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包括改变工作流程,建立多元的营收模式等,但最重要的,是改变公司文化和员工的思维方式。
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每100人中有约2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而在美国的监狱里,这一比例达到了惊人的34%,情况是如何变得这么糟糕的?美国总统拜登承诺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2005年水平的一半,让人们将目光聚焦在碳排放与相关的环境议题上。在中文互联网上,经典电影的重映与「金三银四」的离职潮也站上了热搜。数据记者们选择了哪些角度、使用哪些方法来向读者呈现这些话题?全球深度报道网编辑精选了四月值得一看的数据新闻。
俄罗斯反对派领袖纳瓦尼去年被投毒后,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执法机构对这起案件进行调查。这时,调查记者们站了出来。来自英国调查新闻网站 Bellingcat 和俄罗斯 The Insider 进行了一项联合调查,证明了俄罗斯安全机构和该案的联系。在这篇文章中,调查记者们解释了为什么会使用黑市数据来协助调查,并探讨了其中的伦理问题。
在不久前的 NICAR 数据新闻大会上,专家们分享了几十款特别适合远程办公使用的新闻工具:将你的手机变成外置摄像头、将小屏幕变成双屏显示、测试推特粉丝的性别比例、强化社交分享功能的转写工具……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