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文章

主題

新書速遞 | 互聯網時代新聞媒體所面臨的挑戰

編者註:本期推薦兩本新聞業的新書,集結了全球新聞人對互聯網時代中業界所面臨挑戰的思考,涵蓋了法律、政治、科技及社會等角度。


互聯網時代的傳媒法律和政策(Media Law and Policy in the Internet Age

編者:Doreen Weisenhaus,楊艾文

出版社:Hart Publishing

出版時間:2017年2月

頁數:280頁

這是一本彙集了全世界15位傳媒法學者論文或演講的文集,大部分內容來自2013年在香港大學舉辦的同一主題大會,而兩位編者也是香港大學教授。書中一部分章節從全局層面探討了互聯網在法律方面給傳媒行業帶來的挑戰與機遇:一方面是人們擔心舊有法律是否能夠恰當處理互聯網上的隱私權和言論等問題,而另一方面是面對新情況,通過修改法律以加強權利保障也獲得了新的機遇。

書的其他章節則從不同國家或地區的角度介紹具體問題和經驗,其中包括中國、新加坡、英國、加拿大和香港地區等。與中國直接相關的是第八章,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法律顧問徐迅撰寫,題為“誹謗——刑法和民法的博弈”(China’s Defamation Law: The Contest Between Criminal and Civil Defamation Law)。文章以1979年刑法設立誹謗罪為開端,回顧了30多年來誹謗行為適用於民事和刑事法律訴訟的情況以及對新聞行業的啟示。

後斯諾登時代的新聞業:在監視下的未來傳媒自由(Journalism After Snowden: The Future of the Free Press in the Surveillance State

編者:Emily Bell,Taylor Owen

出版社: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時間:2017年3月

頁數:344頁

2013年,曾為美國中央情報局工作的斯諾登通過英國《衛報》等媒體揭露了美國政府代號為“稜鏡”的全球監聽行動,並因被指控為叛國而避走俄羅斯至今。事件發生後,媒體人也開始思考該如何處理牽涉國家安全問題的新聞報道,同時又如何代表公眾繼續監察當局的行為。本書彙集了多名新聞從業人員和學者的文章,討論的問題十分具體,包括如何保護消息來源,確保數據安全,記者的合法權利,接觸涉密信息,以及如何理解互聯網和電信業相關法律政策對新聞界的影響等。

當年直接涉及斯諾登事件的媒體人對該書內容均有貢獻,其中包括時任《衛報》總編Alan Rusbridger,發出第一篇報道的記者Glenn Greenwald,前紐約時報執行編輯Jill Abramson,以及斯諾登本人。

 

 

文/周穗斌

編輯/Ivan Zhai,梁思然

 

相關閱讀:

深度報道書籍

深度報道推薦書籍 (報告文學篇)

清單 | 貼士、網課與閱讀清單:新聞人提高統計素養的資源匯總(三)

 

您可以根據知識共享協議條款免費轉載這篇文章

轉載


閱讀更多

報道工具和技巧

調查血汗工廠,記者可藉助哪些資源?

針對供應鏈的調查,一直以來都是調查性新聞的富礦。全球深度報道網資源庫收集並發布了相關數據庫、數字工具和經典調查案例,以期為報道供應鏈的記者指點迷津。

報道工具和技巧

申請“報道亞洲”獎學金 十月相約首爾

“報道亞洲”——第三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將於今年10月5日至7日在韓國首爾舉行。深度報道網及其合作機構將為來自發展中與轉型國家的記者提供75份參會獎學金。趕快來申請吧!

報道工具和技巧

ProPublica:做數字時代的深度報道,建立模式是關鍵

在傳統媒體遭遇危機、紛紛裁撤深度報道部的同時,創辦僅兩年後就捧得普利策獎的網絡非盈利媒體ProPublica堅持做嚴肅、有深度的調查性報道,同時還走在數據新聞和移動端設計的前列,為快消新聞盛行的數字時代提供了做深度內容的獨創經驗:建立一套數字化、多媒體、重視合作、數據驅動、靈活以及資金可持續的模式。

報道工具和技巧 深度報道方法

勤於積累、善於突圍:新食品周刊的調查報道經驗談

行業新聞怎麼做?進行調查性報道有哪些操作技巧?記者在調查時,又該怎樣權衡各方利益?深度君經授權轉載新京報傳媒研究(微信ID:xjbcmyj)的文章,看新食品周刊記者郭鐵如何剝開食品信息的堅硬外殼,講述新食品周刊的幕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