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文章

主題

首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數據安全診所

DSC_0548

來自冰島和菲律賓的極客Smari McCarthy、Bobby Soriano在數據安全診所給各位深度報道記者“把脈”,診斷安全漏洞,並提供治療良方。

設備

極客們對蘋果產品頗有怨言。蘋果公司對app的嚴格管理扼殺了很多安全軟件進入蘋果電腦的機會。如果你非用蘋果不可,Smari McCarthy建議到殺毒軟件的官網下載或購買Mac版殺毒軟件,而不是apple store。”

想知道冰島極客Smari McCarthy使用哪款手機么?答案是OnePlus One,地地道道的中國手機,中文名“一加”手機。

短信

來自菲律賓的 Bobby Soriano是戰略技術組織(Tactical Technology Collective)的顧問,提到短信安全,他講了一個例子。菲律賓的電信公司在年報里公布了菲律賓人傳短信時最愛用的詞彙——OK。“大家都覺得這很有趣,但從另一面想,我們的短信毫無隱私可言。” Bobby Soriano說。

一句話:SMS沒有節操。

Bobby Soriano推薦名為TextSecure的手機應用程序,可以加密短信,保住SMS的節操。

雲端

只有三個字:不靠譜。

無論是dropbox還是iCloud,兩位極客都建議加密,還有,不要幾個人同時操作。在場的另一極客推薦個人雲存儲程序ownCloud,如果需要團隊合作某項目,最好有自己的服務器。

DSC_0543

密碼

我們設置密碼時,也會設置找回密碼的安全問題。Smari McCarthy說,不要用一些很好猜的安全問題,比如你曾就讀的小學,你的第一隻寵物。曾競選美國副總統的共和黨人佩林就曾因此悲劇過。她在一場電視採訪中無意透露了第一隻寵物的名字,然後,沒有然後了,她的郵箱被黑了。

關於設置密碼,Bobby Soriano建議從書、電影和音樂中尋找靈感,並推薦使用Password Generator生成密碼。如果你需要一個管理密碼器,KeyPass是個不錯的選擇。

還有,不要在瀏覽器里存儲任何密碼。當那個貼心的小窗跳出來問你是否需要系統記住密碼時,請決絕地點“否”。

再推薦一款被專家多次點名的加密軟件:TrueCrypt。

刪除文件

我們都知道回收站有多不靠譜,它只做回收,壓根兒不懂清除。Smari McCarthy和 Bobby Soriano推薦刪除文件的神器:GNU shred和CCleaner。另一位在場極客推薦Freeraser,只需要把文件拽進Freeraser,它們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視頻會議

要保護視頻聊天的安全性,Skype和QQ明顯都靠不住,Bobby Soriano推薦JitsiMeet ,掃除談話被監視的後顧之憂。

萬能貼紙

一些低技術含量的物品和技巧也會起到重要作用。Smari McCarthy建議在睡覺和跨境時關掉電腦。對了,貼紙也是防禦小能手。在電腦的攝像頭處、筆記本背面的螺母處貼上貼紙,可以防止那些企圖不漏痕迹攻破筆記本後門的行為。同樣,一張防止從側面偷看的屏幕貼紙可以讓你兩側的偷窺者打消念頭。

你很難保證電腦的足夠安全,你只需要讓那些想入侵你電腦的人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破解你的防禦體系,Smari McCarthy說,這足以擊退一些目的性不那麼強的入侵。

最後,再推薦一個超實用的個人信息安全網站:安全工具箱(security in-a-box),網站上的教程和推薦軟件幫助你武裝到牙齒。

信息誠可貴,安全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護牢。

您可以根據知識共享協議條款免費轉載這篇文章

轉載


閱讀更多

報道工具和技巧

調查記者羅曼·阿寧:我用什麼工具保護隱私和處理數據的?

在這期「工具箱」欄目中,我們採訪了俄羅斯非營利調查新聞網站 IStories 的總編輯羅曼·阿寧。2009年,他就加入了「有組織犯罪和腐敗報告項目」,多年來參與了多宗腐敗案件的調查。在調查過程中,他需要高度保護個人隱私,同時對海量數據進行批處理,哪些工具幫助他實現了這些目標?

報道工具和技巧

郵件+網頁+硬件:新聞記者信息保護技巧分享

網絡時代,盜用信息防不勝防,連公共WIFI都有可能遭遇偷窺。作為記者,如何掌握信息保護這一必備技能?現在深度君參考資深互聯網研究專家和調查記者分享的實用工具+技巧,為你量身定做一款信息安全保護建議小手冊,教你從細節保護信息安全。

報道工具和技巧

視頻:首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

報道亞洲:首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於2014年11月22至24日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大會聚集了來自30多個國家的300多位深度報道記者、數據新聞記者、媒體法和信息安全專家。這條6分鐘的視頻囊括了馬尼拉的萬千風情、大會盛況及專家大牛談亞洲深度報道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