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太講禮貌」的日本,這名記者開啟了一場信息開放之戰
日本報紙的發行量位居全球之最,但因為「太講禮貌」的文化,而不太喜歡曝光醜聞,讓政客下台的報道,大多出自八卦小報而不是主流媒體。資深調查記者澤康臣正在透過申請信息公開、發起新聞從業人員論壇和新聞教育,努力改變這種狀況。
日本報紙的發行量位居全球之最,但因為「太講禮貌」的文化,而不太喜歡曝光醜聞,讓政客下台的報道,大多出自八卦小報而不是主流媒體。資深調查記者澤康臣正在透過申請信息公開、發起新聞從業人員論壇和新聞教育,努力改變這種狀況。
對很多調查記者來說,政府網站是他們對一些關於公眾利益問題(比如地方規劃、發展和支出等)進行調查的起點和數據來源。不過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記者或者新聞機構建立的“民間數據庫”,也能幫你在調查時找到數據,比如本文這份清單。
近年來“大數據”概念興盛,“開放數據”隨之受到各國政府重視並紛紛納入工作計劃。那麼現在全球落實情況如何呢?今年5月發布的“開放數據晴雨表”嘗試回答這個問題。
近年,越來越多開放數據項目在全球範圍內湧現。這些項目激發了各地的企業創新,有效推動公民參與,改善政府治理——各方面的社會效益都備受矚目。而在中國,開放數據也逐漸顯示出其巨大潛力。
全球深度報道網的“每周數據新聞精選”(Top Ten #ddj),將分享由社交網絡程序NodeXL統計得到的最熱門#ddj話題推文。本期內容涵蓋全球數據新聞獎主辦團隊與行業大咖們的交流分享,已故統計學家漢斯·羅斯林的成就回顧,以及全球企業數據開放現狀解析等。
開放數據的影響,正逐漸在全球顯現——更大的投資回報、創造就業機會、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提升社會保障與醫療水平……英國開放數據研究所(ODI)的創業挑戰項目,激發了一系列的數據創新,並展示了開放數據的巨大潛力。
飛機觀測者們觀察、記錄並拍攝飛機的起降,並關注飛機的註冊號和有意思的特點。他們將這些記錄放在網上,包括圖片、視頻和可供辨識的信息,從機尾編號到航行活動。而這類材料,對調查記者非常有用。比如,突尼斯的Astrubal 通過飛機定位網站發現愛時尚的總統夫人總是坐着總統飛機去歐洲玩兒。
紐約市建立網站Vision Zero View,用地圖和數據展示了該市五個行政區從2009年至2014年自行車和汽車的車禍傷亡情況。IBM首席信息策略師史蒂文·阿德勒說,這遠遠不夠。要了解我們所生活的世界,這還只是個開始。
開放知識基金會剛剛發布了最新版的全球開放數據指數。從3年前僅有少數幾個國家開放政府數據到如今的將近400家,該指數顯示出開放趨勢正走向井噴。但依據該指數的標準,只有11%的數據庫被認定為“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