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在新闻报道中使用 AI?这份百年报纸的做法或许能给你点启发
越来越多媒体都开始对在新闻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发生兴趣。如果你也在思考人工智能可以如何帮助到你的报道,那么阿根廷的《国家报》的实验或许会给到你不少启发。他们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制作了很多有趣的报道,还在编辑部内部建立了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
越来越多媒体都开始对在新闻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发生兴趣。如果你也在思考人工智能可以如何帮助到你的报道,那么阿根廷的《国家报》的实验或许会给到你不少启发。他们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制作了很多有趣的报道,还在编辑部内部建立了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
3月21日下午,一架飞机的坠落,打破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莫埌村的宁静,也打破了中国已经保持十二年的零致死空难纪录。全球深度报道网精选了3月几篇值得细味的深度报道,了解这场惊动整个中国的空难,以及它的后续影响。
报道战争中的犯罪行为在以前是一项艰巨且会威胁生命的任务,但借由开源调查技术,这项工作现在变得容易了很多。这篇文章分享了15个利用开源工具调查战争中的犯罪的方法,包括如何发现信息来源、如何进行核实工作、如何对战争中的军事单位进行分析等方面。
“有据核查”是2020年成立的独立事实核查平台,专注于对中文国际新闻进行事实核查。它主要依靠志愿者运作,连接了大学、媒体和互联网平台三方力量,也通过工作坊、训练营等形式提升公众媒介素养。在这篇文章中,主理人魏星分享了创办这个项目的初衷和它的运营方式。
战争从来都不止于枪弹与炮火。社交媒体本身易滋生和传播谣言的属性,以及参战方多种多样的信息投放策略,让舆论的战场愈发硝烟弥漫。在眼下正在经历的这场战争中,有哪些事实核查的机构在行动?
“调查性深度报道的最后一个句号,有时候是采编认知的最远处,有时候是你的脚带你抵达的最远处。”在这篇文章中,《冰点周刊》负责人从玉华分享了深度调查报道的突破技巧。
“全世界都在说‘我们与乌克兰同行’,但这并不是真的,只是一些陈词滥调漂亮话。我们被抛弃了,我们现在只能祈求上帝不会抛下我们,并一直等到战争结束。”2022年2月,全球焦点落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全球深度报道网精选了几篇值得细味的深度报道。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人们迫切希望了解局势的最新变化,但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选出真实、有效内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尼曼新闻实验室整理了一份了解乌克兰最新局势的可靠信源清单,内容包括了推特关注列表、新闻媒体、Telegram 频道、事实核查频道、互动地图等等。
乌克兰局势持续紧张,面对俄罗斯军队的三面包围,身处乌克兰的记者随时都可能面临人身安全方面的威胁。对于可能面临的风险,记者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在这篇文章中,全球深度报道网整理了记者需要提前准备的关键文件清单和必要时可以联系的国际组织。
在过去一年中,来自全球各地的数据记者们用数字、图表,甚至音符来呈现新冠疫情、气候变化、地区冲突等新闻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精选了过去一年中最值得一读的数据新闻报道。
你有没有遇到过报道发布后引起巨大争议的事件?要使你的报道无懈可击,需要从一开始就对每个关键事实进行核查。瑞典新闻调查栏目《调查》多年来调查过多起丑闻,但极少引发争议,这些都得益于他们在刊出前的核查功夫。这篇文章中,他们就分享了在报道刊出前,三个必须要做的核查功课。
2015年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北京和环京县城都出现了变化。如今冬奥会开幕在即,那些环京县城发展如何?哪些在环京买房的人们,有沾光了吗?全球深度报道网精选了1月份值得细味的深度报道,带大家走一趟北京。
近年来,随着数字订阅用户争夺的战况愈演愈烈,不少媒体都成立了新部门,致力于吸引更广泛的订阅群体,并推动机构内部的改革。在BBC、卫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和纽约时报的数字化转型经验中,有不少值得国内媒体借鉴和参考的举措。
任何在数字领域实施的犯罪活动,都可以归入网络犯罪的范畴,它不仅包括了一些黑客行为,还包括贩卖儿童色情制品、盗窃源代码等等。如何对这类犯罪活动进行调查,CNBC 记者 Kate Fazzini 撰写了这份指南。
年尾,处处都在断舍离。安媛和丈夫闹离婚,赶上了“离婚冷静期”,攸关利益的争夺,最终会以怎样的方式落幕?北京一座老危楼,到底应该加固整修还是清拆重建,登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我们为你精选5篇上个月值得细味的深度报道。
在这篇文章中,来自《纽约时报》视觉调查团队的三名记者,通过调查美国国会骚乱和非裔女性布伦娜·泰勒之死等案例,分享了他们是如何利用开源工具进行视觉调查的,同时,也分享了9点视觉调查的小贴士。
新闻简报是可以绕开平台算法,直接触达受众最有效的方式。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用这一形式来分发内容和获取受众,这篇文章分享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六间传统媒体是如何运营新闻简报产品的。
要如何对线上的虚假信息进行调查?两位资深事实核查专家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了三个好用的工具——WeVerify、Twitonomy、Tgstat,分别帮你调查图像/视频、Twitter、Telegram;除此之外,他们还分享了一个调查聊天群组里虚假信息的方法——众包。
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通过播客来呈现调查故事。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列出了2021年迄今为止全球最值得一听的调查播客,内容涵盖了跨国数字货币骗局、性暴力受害者的故事和针对农村老人的连环谋杀案等等。
距离新冠疫情爆发已经快两年时间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都接种了疫苗,人们的生活也开始慢慢恢复常态。在这个后疫情时代,数据新闻可以哪些角度呢?马来西亚知名数据记者郭史光庆在篇文章中总结了追踪不平等、衡量疫情对弱势群体影响等五个角度。
挪威的诺贝尔委员会今年决定将和平奖授予两名记者,在社交媒体传播上大量虚假信息泛滥的当下,这一决定可以激励记者们回归本质——更加专注于寻求新闻事实。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创始人、资深记者陈婉莹在这篇文章中反思了新闻业的现状,并讨论了雷萨(Maria Ressa)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获奖的意义。
新冠疫情之下,记者要往往面临着城市封锁、感染风险、工作量增加、社交孤立以及屏幕疲劳等诸多挑战,很容易导致职业倦怠和心理创伤。在2021年全球深度报道大会上,两位专家就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许多实用建议。
野生动物贩运没有得到执法部门和记者应有的关注,他们往往只聚焦于犀牛、大象等濒危或受保护动物,却忽略了其他许多受剥削的动植物种。只有新闻报道才能迫使司法系统切实地制裁这些罪犯,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启动野生动物罪行调查呢?
全球各地记者和信息来源人士正面临愈来愈大的威胁,而这些威胁来自报道对象、犯罪组织、政府,以至专制者和寡头的代理人。有鉴于此,我们推出了《新闻行业安保评估工具》(JSAT),从各个层面为媒体诊断出安保漏洞,并且提出解决方案。
如何制作出一档引人入胜的新闻播客?台湾《报导者》副总编刘致昕和其他几位制作人给出了8个有用的小贴士,包括:寻找跟听众有关的故事、认清焦点和目标、虚心接受听众反馈、有结构的呈现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