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本文是全球深度報道網和 coronavirus.ninja 的合作作品;本文所提及的數據新聞作品由財新網數據新聞主編黃晨、FT 中文網數據新聞主編 Silva Shih 和全球深度報道網中文編輯共同挑選。
今年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湖北武漢爆發,隨後迅速蔓延全國,甚至全球。截至3月3日上午,中國國內累計確診病例超過8萬人,死亡人數達2947人,而在世界其他國家,累積確診人數也突破一萬人,世衛組織也已經將疫情全球風險級別上調至「非常高」。在這場疫情中,新聞媒體承擔起了重要的責任——無論是披露信息、解釋專業知識、分析人們關注的焦點,還是追問真相。
在這短短的一個多月間,中文媒體中出現了大量優秀的深度報道和數據新聞,它們或揭露了疫情何以爆發的關鍵事實,或講述了疫區的真實狀況,或用深入淺出的方法解答了人們的困惑……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精選了十個值得一看的數據新聞作品。
丁香園疫情實時動態
出品方:丁香園
類型:地圖、綜合信息平台

丁香園疫情實時動態
由丁香園製作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實時動態是首批上線、並不斷實時更新的即時信息平台。它們的數據都來自各地市的衛健委通報,或是權威媒體的報道。可視化處理以常規的地圖形式為主,呈現地域間疫情發展情況與差異;輔以折線趨勢圖,概觀疫情整體走勢。同時進行疫情日報,匯總當日全國範圍內,從大趨勢上引領讀者分析疫情發展狀況。
這份疫情地圖不光提供了數據資料,還對疫情的實時新聞動態進行了追蹤,並開闢了專欄,對疫情中出現了各種謠言進行了闢謠,也附上了專業的防護知識。在國外疫情綜合各類數據和知識的設計,以及對數據優秀的可視化呈現,都讓這張地圖成為了不少人了解疫情動態最常去訪問的網站。
關於新冠肺炎的一切
出品方:回形針 PaperClip
類型:信息視頻
回形針 PaperClip 團隊一直致力於製作面向大眾的科普視頻。針對此次疫情,他們從四個方面解答了大多數人最關心、也最切實的四個問題:冠狀病毒是如何感染人體的?「人傳人」的整個過程是如何實現的?不同種類口罩效果的差異與正確的防護措施;以及從數據推導疫情的現時發展狀況與未來形勢預測。
這段視頻大量引用過往及疫情爆發後公開學術文獻及公共衛生數據,但不止於只將數據呈現出來,並綜合了其他因素——例如感染病人不同的病程完成度、湖北與非湖北省醫療資源的差異等現實原因,進一步分析數字背後所呈現的趨勢。視頻同時配以動畫圖解與可視圖表,將專業知識深入淺出地傳達給了觀眾,消解掉了不少因為未知而產生的恐慌情緒。
1183位求助者的數據畫像:不是弱者,而是你我
出品方:RUC 新聞坊
類型:互動地圖
持續滾動的感染人數數字容易讓人陷入麻木,而個體的經歷和聲音時刻提醒着我們:數字背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為這場災難付出切膚的代價。中國人民大學 RUC 新聞坊在清博大數據提供的2月3日到10日期間四百多萬條的微博數據中,提取到了4223條新冠患者的求助信息,經過去重與核實之後得到了1183條,並進一步分析了每一條微博作者的年齡、所在小區和求助詳情等。同時,通過抓取5686個鏈家小區,將求助患者地址對應到小區,再結合了1413條對新冠肺炎患者的報道,為這些求助者進行了畫像。
分析發現,求助的患者以65歲以上的老人居多,而很多患者並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弱勢群體」;而在媒體報道方面,大部分報道還是採用了以「抗擊疫情」為主題的主題敘事,報道具體患者故事的個體敘事只佔到了 13%。
離開武漢的那500萬人到底去了哪裡?
出品方:DT 財經
類型:信息圖表

離開武漢的那500萬人到底去了哪裡?
1月26日,武漢市長周先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除了900萬留守城中的市民外,有500多萬人離開武漢。那麼,離開武漢的那500萬人都去了哪裡?DT 財經的數據團隊根據百度遷徙1月20日至23日的出行數據去追蹤那些或因春節、或因疫情從武漢離開的人們,並用衝擊圖(alluvial diagram)的形式,將2020年春節前武漢人口流出狀況進行了可視化。
在呈現時,該團隊將流出目的地大致分為「湖北」與「非湖北」兩類,並用黃、藍兩種顏色予以區別,標識在圖表最右側。從視覺上讀者可以直觀了解到,離開武漢的500多萬人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湖北省內,此後是臨近的河南、湖南等省份。流向的具體目的地細化到地級市,呈現在圖表中央。熱門城市當前確診人數也以地震圖的形式,根據數量的多寡,用不同大小的「震點」進行標註,直觀呈現接受武漢流出人數和確認人數的相關性。
武漢紅會首次公布支出明細,9.4億元去了哪兒?
出品方:數可視
類型:信息圖表
在這次疫情中,武漢市紅十字會因管理混亂、賬目不清和物資分配不公等飽受批評。在批評聲中,武漢市紅十字會在2月初首次公布了所收到的7.2億元捐款中1.5億元的支出明細。而加上武漢市慈善總會此前收到的7.88億元,截至2月1日,武漢紅十字會公布了9.4億錢款的去向。
騰訊新聞聯合數可視,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資料,將這9.4億元的去向製作成了信息圖表。讀者可以從三張不同形式的圖表中,看清已公布錢款的去向。
763例確診患者的故事,還原新冠病毒向全國擴散的路徑
出品方:澎湃新聞
類型:信息圖表、互動地圖
疫情是怎樣從武漢蔓延到全國,又蔓延到全世界的?這是許多人都非常關心的問題。澎湃新聞從截至1月27日的各地衛健委公布確診病例中,搜集並分析了763例確診患者的遷徙詳情,嘗試還原了病毒擴散的路徑。
在可視化部分,這則新聞運用了多種不同類型的數據圖,直觀呈現了封城前後多少後期確診患者出入武漢、他們在離開武漢後去到了哪些城市,以及他們在熟人空間和公共空間的傳播途徑,讓讀者可以直觀地理解到病毒在初期的傳播途徑和傳播模式。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可視分析系列
出品方:北大可視化與可視分析實驗室
類型:信息圖表、互動地圖
此次疫病的擴散與防控之中,無數條線索交織在一起,齊頭並進;各門類的數據也多種多樣,族繁不及備載。若將不同性質的數據塞在同一張圖表中,會令敘事脈絡不清,讀者也不易理解。在獲得公開數據的條件下,北大可視化與可視分析實驗室開展了一些可視化工作,根據想要呈現數據的特性不同,選擇運用了不同形式的圖表。例如:用晴雨表實時展示各城市當日最新的疫情發展狀況;而呈現治癒率與病亡率時選用馬賽克圖。系列總計18篇,主要使用超過八種可視化形式,從不同方面幫助讀者全方位理解疫情實時的發展情況 。實驗室對於此系列的可視化作品無償提供用於公益的轉載或使用。
同時,北大可視化與可視分析實驗室不光着眼疫情本身,也從側面記錄下疫情中的人們。對於媒體關注的側重或是社交媒體上的詞頻,實驗室團隊也進行持續的「追蹤-分析-可視化」。這將為日後回望這段刻骨銘心的日子留下鮮活而珍貴的記憶。
新冠肺炎病例實時地圖
出品方:澎湃新聞
類型:互動地圖
新冠肺炎病例實時地圖由澎湃新聞美數課整理提供製作。數據來源廣泛,第一時間根據各地方衛生健康委員會數據進行更新。趨勢折線圖分為累計病例與新增確診病例兩版,且根據狀態(確診、出院、死亡)的不同,又或地域的不同(全國、湖北、非湖北)提供多選交叉對比。
下方表格提供分地域的原始數據,讀者點擊便可摺疊或展開,查看省級行政區下地級市的具體情況。澎湃新聞美數課團隊直接分享疫情信息明細數據共享的原始數據庫文件,上載至石墨文檔與 Github,堅持做到每日至少一次的數據更新,於地圖下方頁面提供訪問及下載地址。
在可視化部分,澎湃新聞選擇了常規的地圖,但其中不乏亮點。其中的亮點在於創新利用地震圖的形式來表示距離上次更新時點,本階段的新增確診數量。讀者可以根據「震點」的大小直觀感受到現時疫情最新的發展狀況。
了解你附近的「新冠肺炎」定點醫院
出品方:財新
類型:互動地圖
《了解你附近的「新冠肺炎」定點醫院》由財新數據可視化實驗室出品。該站點根據讀者使用電子設備的地理定位,基於各地衛健委的數據,為讀者提供最近、10公里內或省內的新冠肺炎定點醫院。讀者可通過手動拖曳、點擊等手勢定位、選擇、查看詳細信息。
在疫情之中,這一項目對於市民有極大的實用價值。雖然實驗室並未對來自衛健委的醫院基本數據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處理,但將基本信息與 GIS 地理定位系統相結合、製作而成的這個交互型信息頁面,已經足以充當便捷、高效的信息傳遞、速查平台。非常時期,只要需要這些信息的人能夠迅速、簡易地從中獲取信息,這個站點就發揮着它最大的新聞意義。
如何運作一座容納1461張病床的方艙醫院?
出品方:澎湃新聞
類型:信息視頻
方艙醫院是以醫療方艙為載體,醫療與醫技保障功能綜合集成的可快速部署的成套移動醫療平台。為應對新冠疫情,從2月3日晚動工改造三家方艙醫院開始,這一醫院形態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截至2月22日,包括在建和規劃中的武漢方艙醫院已達32家,主要包括大型場館、院校以及空置廠房、物流倉庫和客運大廳等。總床位數達35529張。
這樣臨時興建的大型醫院要如何運作?相對密集的床位又會否有交叉感染的風險?在這則數據短片中,澎湃新聞詳細講述了方艙醫院的位置、床位數等,又以東西湖方艙醫院為例,解碼了一座方艙醫院的結構、醫療團隊的構成和運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