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5天截止!2016 GEN數據新聞獎介紹+往年獲獎作品精選
數據新聞業界大獎——GEN數據新聞獎(Data Journalism Awards, DJA)申請將於4月10日截止!深度君帶來今年的獎項介紹和以往獲獎作品精選。
數據新聞業界大獎——GEN數據新聞獎(Data Journalism Awards, DJA)申請將於4月10日截止!深度君帶來今年的獎項介紹和以往獲獎作品精選。
“報道亞洲”——第二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將於2016年9月23日至25日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舉行。即日起大會正式開放註冊,並為優秀記者提供30多份參會獎學金。快來參加吧!
小小的Excel也能做出炫目的可視化?是的,如果你依照如下教程學習它的新工具Power BI,靜態圖表就能快速化身生動報表哦。深度君經授權分享Simon阿文的新介紹,推薦學習資源。
2015年環境報道領域都有哪些優秀作品?由中外對話舉辦的2016年“最佳環境報道獎”作品徵集將於4月1日截止。獲獎者有機會得到豐厚獎金,作品將會以中英雙語發表。快點擊查看詳情吧!
在大數據時代,培育數據新聞素養成為從業者的必修課。除了看手冊、學教程外,有一部會上網的手機,就還能藉助數據新聞播客(podcast)隨時聽和學。深度君經授權編譯資深數據新聞記者的文章,介紹有哪些播客能介紹數據新聞技巧和新穎視角。
進入大數據時代,網絡信息成為反恐行動戰略新高地。怎麼在短時間內用社交媒體起底ISIS的恐怖分子?對抗ISIS的網絡信息戰有何最新進展和挑戰?請看深度君新分析,可獲取實用網絡搜索案例和方法哦。
不依託專業媒體,也能集思廣益、獲得資助,做出靈活優質的報道——眾籌的一眾優點促使全球不少新聞人自立門戶,利用這一日趨普及的商業模式,在保障內容質量的同時,培育新的讀者群體。那麼眾籌的深層意義在哪裡?請看深度君最新編譯的解析。
2015年的最有創意的、運用數據分析做調查的新聞有哪些?在NICAR2016數據新聞大會上,The year in CAR的會議議程分享了11份聚焦少數族裔問題和社會規則的調查,其中不乏菲利普•邁耶獎的獲獎報道。作品均以紮實的數據分析基礎、敏銳的社會觀察視角、多樣而不乏新意的可視化展示,告訴我們用數據做調查也能為揭黑報道注入新活力。
談到數據新聞,總也繞不開技術。記者不懂點行話,還怎麼跟團隊技術小夥伴溝通?在NICAR會議上,數據極客同時也為NBC4調查記者的Tisha 一起和 ProPublica新聞應用開發師Sisi,向大家介紹了一些熟悉又陌生的技術,分享了不少軟件、互聯網平台等。
深度君經授權轉載鏑次元數據傳媒實驗室(ID: dyclub-org)的NICAR分享,看看清單里有哪些術語還不熟悉?文中還附有相應教程,或者參考深度君的分享《獨家 | 全球調查+數據新聞指南超全清單》哦。
在福島核事故5周年之際,深度君分享了日本記者的報道經驗,而經歷了“東方之星”沉船事故、天津爆炸等重大突發事件的中國記者也在反思:如何判斷新聞的重要性?如何在突發新聞發生時做好及時報道和深度報道?
未經專業訓練的普通人也有機會參與數據調查?看看NBC5、數據學院(School of Data)和國際NGO Internews是如何培育公眾數據素養、讓他們成為數據新聞一員的。深度君經授權轉載鏑次元數據傳媒實驗室的文章,告訴你他們的經驗。
採訪是個系統工程:記者需要找到合適對象,採訪前做足功課、列好提綱,在提問時抓住主線、步步深入,有遺漏不斷追問。每一步做好的關鍵在哪裡?做平衡報道,如何在採訪中打好基礎?深度君經授權轉載澎湃新聞記者藍天彬的分享,以豐富實例告訴你其中的要領所在。
想知道如何為數據可視化處理人口數據?此次NICAR會議上,前USA Today的數據記者(現供職於《華爾街日報》)Paul Overberg就以USA Today Census Tool為例,教給你訣竅。
5年前的3月11日,日本發生里氏9級地震並引起東北部福島核電設施事故,截止目前約有1.59萬人在地震中喪生,仍有2561人下落不明,重建道路充滿荊棘。重災後,日本記者做出了不少有價值的災難調查,探索新的調查報道方式。想知道他們是如何追問政府責任、引起輿論監督的?總結了哪些災難報道經驗?請跟着深度君一起回顧他們的探索之路。
隨時隨地學數據新聞,有了MOOC不再難。深度君精選全球各大數據新聞課程,整合出一張【全球數據新聞MOOC精選表】,分為綜合類、數據科學和編程、數據可視化三大類,內容和方式各具特色,幫你在工作、學習之餘及時充電。內附相關資源列表哦,
網絡時代,盜用信息防不勝防,連公共WIFI都有可能遭遇偷窺。作為記者,如何掌握信息保護這一必備技能?現在深度君參考資深互聯網研究專家和調查記者分享的實用工具+技巧,為你量身定做一款信息安全保護建議小手冊,教你從細節保護信息安全。
數據可視化的常用工具有很多,想試試新的get更多功能?挖掘普通的Office強大的圖表生成功能?深度君經授權轉載Simon阿文的文章,為你介紹那些被人忽略、但輕便實用的好工具,囊括製作信息圖表、詞雲、圖標設計,抽取地理數據、一鍵生成可視化等功能【多圖,歡迎轉發收藏後在WIFI條件下觀賞】。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JMSC) 攜手谷歌新聞實驗室,將於四月初推出為期五周的《數據新聞基礎》慕課(MOOC)。 即日起開放註冊!還有微信群和線上沙龍參與哦,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加入吧!
以視頻和輕鬆內容著稱的Buzzfeed也能做出不少優質調查報道?他們的團隊與BBC合作發表文章揭露頂級網球組織操縱比賽的醜聞後,促使網球界的大型機構啟動了對反腐項目的獨立評估,以行動給出了肯定答案。他們是如何定位的?做了哪些具有影響力的好報道?面臨的風險是什麼、又是如何解決的? 請看深度君經授權獨家編譯的分析文章,為你解析Buzzfeed調查團隊的經驗。
新聞調查怎麼做?上周六剛剛捧得2015年美國影視演員協會獎的電影《聚焦》告訴你:新聞調查應該從敏銳感知事實、找到關鍵信源一步步開始抽絲剝繭,還原利益和責任鏈條,追查問題根源。
數據一多,就有可能出現數據名目不統一、殘缺或者冗餘等情況,且數據量越大錯誤可能越多。如何才能使雜亂無章的數據變得清晰有致?免費開源的數據清洗工具Open Refine就是你的好幫手,不但可以清洗數據、轉換格式,藉助網絡服務和外部數據幫你擴展,而且還能鏈接數據庫。深度君經授權分享數據新聞網編寫的《中國數據新聞工作坊培訓手冊》,為你總結Open Refine的簡明使用方法。
BBC放棄了調查報道?這一點想必很多人都想不明白,BBC的節目Newsnight和Panorama產出了不少優質的調查報道,而且在英國,BBC擁有最多的記者(大約4000人),比其他媒體都要多,但這4000人沒有一個在調查報道部門工作。這是為什麼?BBC的體制、定位、新媒體的衝擊,哪個才是主導因素?深度君授權轉載BBCNewsnight欄目的前主管Meirion Jones的文章,解析背後的真正誘因。
社交媒體上都流傳着哪些謠言?這些謠言都是誰發布的?為什麼會有人相信並主動參與傳播這些謠言?社交網絡上的信息是海量的,這些問題似乎很難回答。不過最近,清華大學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借用了自然語言處理的幫助,對新浪微博上的謠言大數據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試圖找出答案。
數字媒體時代,媒體調查要聞大事的同時,也在調查看報道的你。全球媒體正在開發程序更複雜、數據更豐富的分析平台,以了解受眾習慣、報道效果:他們是誰、來自哪裡、如何獲取資訊、作出了怎樣的反饋和互動?在此過程中,數據分析平台極大地幫助了采編人員理解用戶行為、內容在線上線下傳播的細節,為采編團隊決策提供參考。
深度君為你彙編了《衛報》、《金融時報》和NPR的分析技術,看看一流媒體如何利用數據把握影響力、作出決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獲取文中提到的數據分析工具和其他鏈接哦。
由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財新數據可視化實驗室和中美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高校數據新聞報道比賽現在開始接受報名啦!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趕緊按照要求組隊參賽吧!
說到國內的數據新聞社群,武漢大學的鏑次元數據傳媒實驗室(ID:dyclub-org)可謂先鋒者。他們自14年成立,核心團隊三十多人,合作網絡已擴展到國內外優秀數據社群。他們以數據新聞為核心,建立起融數據挖掘、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數據敘事等內容於一體的交流互動平台,每兩周舉辦一期線上沙龍,分享不少前沿經驗和乾貨資源。深度君此次授權分享鏑次元歷次的沙龍盤點,將國內外媒體經驗、VR等先進技術和優秀作品一網打盡,點擊鏈接即可查看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