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襲現身土耳其,數據庫幫你解析ISIS的威力
從法國巴黎到土耳其伊斯坦布爾,ISIS為何能頻繁發起恐怖事件?它周圍有何武裝組織網絡?有哪些平台可供快速查閱數據和分析?全球反恐行動進展幾何?ISIS到底用了什麼武器使得殺傷力指數飆升?想了解ISIS的威力,不妨參閱深度君整合的數據庫和檢索平台清單。
從法國巴黎到土耳其伊斯坦布爾,ISIS為何能頻繁發起恐怖事件?它周圍有何武裝組織網絡?有哪些平台可供快速查閱數據和分析?全球反恐行動進展幾何?ISIS到底用了什麼武器使得殺傷力指數飆升?想了解ISIS的威力,不妨參閱深度君整合的數據庫和檢索平台清單。
如何做出年輕一代也愛看的調查報道?新興媒體Fusion利用社交媒體記錄並推廣報道、善於挖掘獨特故事,滿足了“吐槽一代”青睞數字平台和犀利點評的心理。深度君獨家編譯Poynter的分析,分享他們的妙招。
說到數據處理,最常用的就是Excel,但你知道如何用它快速清理數據嗎?有什麼實用訣竅便於掌握?深度君節選網絡新聞學教授Paul Bradshaw新書《用數據表尋找好故事》的內容,分享經典指令,幫你處理報道信息。
6月19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斯塔比爾調查新聞中心總監Sheila Coronel在2016年美國調查記者與編輯協會(IRE)會議上發表主題演講,與到會的1850名全球調查記者分享有關人際網絡、合作、非盈利及全球性揭露報道的最新發展。Coronel是調查報道國際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全球深度報道網經授權編譯她的演講全文。
2016年國際數字媒體創新大賽(Editors Lab)在維也納峰會期間舉行了總決賽,並於6月17日晚上宣布獲獎名單。印尼團隊奪得冠軍,中國的財新團隊獲得季軍。
北京時間6月17日凌晨,2016年數據新聞獎(Data Journalism Awards, DJA)獲獎名單在金碧輝煌的維也納市政廳內正式宣布。全球深度報道網獲得“RUC新聞坊”授權,轉載獲獎作品介紹。深度君添加了評委對獲獎作品的點評。快一起來看看吧!
技術如何助力新聞業創新?虛擬現實、新聞遊戲和機器人寫作等新鮮玩法的應用如何?深度君精選首日會議精華,幫你剖析機遇與困境。點擊相應標題,即可查看作品【內附新聞遊戲必玩清單】
做好調查報道的關鍵品質是什麼?中國青年報深度調查部主任劉萬永的答案是:需要像工匠般持之以恆、精雕細琢,把工作做到極致。除了扎紮實實的調查,沒有捷徑可走。如何在報道中煉就“工匠精神”?有哪些報道經驗值得借鑒?請看深度君經授權轉載的《青年記者》(6月上)的文章,原題為:《劉萬永:用工匠精神做優質報道》。
時隔7個月,美國再現大型槍擊案——美國奧蘭多市12日凌晨的槍擊事件,造成至少50人遇難、53人受傷,成為美國史上最嚴重的槍擊案。美國公民持槍情況如何?槍擊的危害有多大?深度君收集媒體和權威機構圖解、數據,為你解剖槍支暴力。
無論是打車計價、節慶秒殺,還是大選預測、犯罪防控,算法無處不在。算法是如何揭示問題本源的?它們精確的秘訣是什麼?一旦出錯,又有什麼後果呢?我們精選了全球深度報道網每周數據精選(Top ddj)三個作品的算法,為你揭曉答案。
整理採訪錄音是不少記者頭疼的事——要花大量時間反覆回放錄音、核查信息。要是拍攝視頻時收音不佳,就會影響播出質量。美國東北大學副教授Dan Kennedy分享了他測評過的錄音和轉換神器,助你順利完成報道。
2016年的亞太新聞出版協會“年度卓越新聞獎”公布入圍名單,其中有9篇報道將競逐“卓越調查報導新聞獎”。它們深挖光能巨頭以內部交易增收、總統借殼侵吞公產、政府庇護毒品交易等黑幕,最終發現官方濫用權力、缺乏監管才是問題源頭。記者是如何揭露真相、追責公權的?請看深度君的獨家分析。深度君將在下次推出兩篇釋義性報道的分析,敬請關注。
省錢、便捷的服務是優步主打的特色,但優步在美國某些地區司機數量不足,乘客等車時間長,始作俑者究竟是誰?美國馬里蘭大學菲利普•美林新聞學院計算新聞實驗室的研究科學家Jennifer Stark在Nick Diakopoulos教授的幫助下巧用公開數據,揭開了有色人種的居民越多,等車時間越長的規律。他們是如何選取、調整、計算數據,從而得出結論的?研究有何意義和缺憾?請看深度君的獨家編譯。
還有4個月,“報道亞洲”——第二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將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舉行(9月23日至25日)!請隨深度君一道,來看最新的演講者名單和項目安排吧!
社交媒體傳播廣、速度快,假新聞得以散播,但記者也有更多機會巧用公開資源大展身手。目前,全球各地開始湧現以挖掘故事、核查信息為一體的記者群體,藉助公開信息和平台,開發報道工具。他們都開發了哪些好工具?可以發揮哪些功能?請隨着專家的梳理一探究竟吧。
央視《新聞調查》開播二十年,追查事實,問責權力,不少優秀調查成為業界標杆。什麼是真相?我們又該如何探尋真相?《新聞調查》製作背後有哪些趣聞和不易?深度君經授權轉載《新聞調查》節目第四任製作人張潔在南京大學的演講,為我們深度解析那些屬於“真相”的故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做優秀的數據記者,也得隨時備好工具。深度君借鑒數據記者Duc Quang Nguyen的工具包,分功能推薦R語言程序包和其他軟件,教你準備屬於自己的數據利器。
全球化迅猛發展,跨國調查也成新潮流。原本孤立的新聞記者和組織,是如何搭建平台、合力調查,共推全球合作的呢?深度君編譯調查報道專家的分析,解析調查報道走向全球的動力和歷程。
2016年4月26日,第二屆“高校數據新聞報道比賽”頒獎典禮在復旦大學舉行。獲獎作品出爐,哥倫比亞大學的柳霽同學的作品《Masking Country:What is bad could be worse》獲得一等獎。點擊文章一覽獲獎作品吧。
上周一公布的2016年普利策獎名單中,調查報道大放異彩,斬獲6項報道獎。深度君對捧得公共服務獎的美聯社報道和摘取國內報道獎的《華盛頓郵報》調查作了解析,接着聊聊其他獲獎報道如何“調查有方”。
這幾天,美聯社的普利策獲獎報道刷屏了。4名記者耗時18個月,起底東南亞漁業虐待勞工黑幕,觸發司法部門調查, 引發行業改革。這回深度君不談故事,聊一聊他們用了哪些調查手法做出專業報道,幫助2000名被囚勞工重獲自由。
數據調查如何做得深入且精準?《華盛頓郵報》普利策獲獎報道就是典範。他們創建全國性數據庫、採訪當事人,從槍擊特徵、案件處理方式深究官方問責體系弊病。調查為何具有影響力?如何讓數據與調查相輔相成?如何以可視化直觀展示數據?請看深度君的獨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