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文章

970 篇文章

每周數據新聞精選 | 數據新手“八步走” 快速入門就靠這些資源

近年,數據新聞的熱潮有增無減,吸引着無數行業內外的弄潮兒。傳統記者如何在數據時代轉型?毫無新聞基礎的數據愛好者如何躋身炙手可熱的數據新聞行列?美國數據科學在線教育平台DataCamp的記者Karlijn Willems,近日分享了“八步”自學計劃以及豐富的學習資源,以供有志從事數據新聞、尤其是從零基礎開始希望通過自學成才的人士參考。

法國電視調查記者:事實永遠要先於影像

保定墜井男孩救援直播,“常熟童工”卧底視頻調查,影像或多或少都會帶領觀眾“走進”現場,更直觀地認知新聞事件。如何做好影像調查?法國電視二台資深調查記者Jean-Baptiste Renaud總結了這些實用經驗。

一份獲獎報道是如何被埋沒在兩個新聞編輯室的

印度新聞網站Newslaundry憑藉一系列運用知情權(Right To Information)取證做出的報道,獲得了印度新聞界著名的Ramnath Goenka獎。然而,這則報道差點未能被世人所知。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報道作者、自由撰稿人Sandeep Pai與Newlaundry的編輯Manisha Pande做了分享。

報道亞洲 | 解讀亞洲獨立網媒的商業模式

第二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聚集了來自全球特別是亞洲地區的媒體人,其中不少是獨立媒體。對於它們來說,前行每一步都不容易,如何可以生存下來,並做出有影響力的深度報道?深度君現場採訪了來自馬來西亞、韓國和印度的獨立網絡媒體創始人,請他們介紹各自不同的發展模式。

特朗普的當選對媒體的未來意味着什麼?

在美國傳統媒體界,唐納德·特朗普贏得大選掀起了一場不小的“地震”。媒體的公信力,媒體在塑造公眾輿論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正處於快速變化中的媒體布局,都遭到公眾與日俱增的質疑。特朗普在其競選過程中對媒體的攻擊,使許多媒體擔憂未來自由媒體存在的可能。從特朗普參選到當選以來,媒體機構紛紛撰文,從多個角度探討其上台對媒體所可能產生的影響。

報道亞洲 | “跟着錢走”:跨境商業調查從這份清單開始

想要了解某個人或者某家公司的背景?計劃追查一個有組織的犯罪團伙?要揭露腐敗,關鍵在於“跟着錢走”——去挖出誰掌控了什麼資本,誰簽下了哪些合同,以及企業之間的各種聯繫。這份亞洲政企公開信息網站清單,不容錯過。

報道亞洲 | 善用國際資源平台 做更專業的環境報道

氣候變化已然危及到人類的生存,而世界最高峰腳下的社會卻忽略了、甚至試圖無視種種信號。如何報道環境與氣候變化關係到公眾如何理解與應對現存的危機。三位長期關注全球環境與氣候變化問題的南亞記者分別從實地調查案例,報道方向與注意事項,以及與數據新聞結合三個方面,分享環境報道要領。

開放、系統與安全:數字時代調查記者的新“信條”

科技進步使調查報道的方法與工具日新月異。調查記者如何順應數字時代的潮流,更好地把握技術紅利,做出有價值的調查報道?開放社會基金會的獨立新聞項目總監María Teresa Ronderos提出當下調查記者必須牢記的三個新“信條”,並分享了多個有關數字與人身安全保護的國際資源平台供記者參考。

報道亞洲 | 勇氣與安全——女性記者調查經驗談

“迄今為止,我的每一次在外調查都會遭到騷擾——儘管形式有所不同。(可能)很多人覺得,因為我是女性我就會被他們嚇倒。”今年的亞洲深度報道大會上,印度自由記者Stella Paul道出了女性調查記者的心聲——相比異性同行,她們在工作中會遇到更多危險和挑戰。 Paul今年剛獲得由國際婦女媒體基金會頒發的“新聞勇氣獎”,對於女記者在調查中可能遇到的性騷擾和人身安全威脅,她有何應對經驗?

美國大選終局戰:數據可視化下的勝與敗

明天,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終於要塵埃落定,決出最終贏家。 兩名候選人自競選開始便廣受爭議,到選舉後期,電郵門、猥褻女性門、ISIS幕後黑手門等各種醜聞的曝出,一次次引發美國全民的激烈辯論。大選落幕在即,深度君為你篩選這期間國外各大媒體的數據新聞,看媒體如何創新地報道紛紛擾擾的美國大選。

全球深度報道大會

2017全球深度報道大會與你相約南非

2017年全球深度報道大會將首次走進非洲大陸,於11月16日至19日在南非首都約翰內斯堡拉開帷幕。歡迎全球調查新聞工作者前來交流業界問題,共推調查報道發展。

深度報道風險難料,15條小貼士保心安

上個月,來自10個非洲南部國家170多名記者、數據專家、公民領袖齊聚博茨瓦納,參加首屆“報道前線——南非(洲)深度報道大會”,共同探討南非深度報道的機遇與挑戰,分享調查經驗。根據大會上講者的分享,深度君整理出15條普遍適用的小貼士,助你更好規避與應對深度報道的風險。

想知道有哪些議員在“吃空餉”?自己寫一個爬蟲吧!

熱愛數據的你,R的功能用過多少?用R編寫網絡爬蟲,你又嘗試過嗎?比利時數據達人Maarten Lambrechts最近就利用R語言的rvest包編寫了一個爬蟲程序,調查分析比利時弗拉芒大區議會議員的議政情況。他是怎麼做的?深度君經授權編譯Lambrechts的文章為你剖析,文末還有代碼分享。

報道亞洲 | 如何打造深度調查的數據團隊

傳統的新聞團隊通常包括編輯、記者、設計師、攝影師等角色。但為了適應“大數據時代”的調查報道,各大媒體開始紛紛轉型,為自己的新聞團隊補充數據專家。如何管理和激勵一支有數據意識的調查團隊,把報道做得更好呢?三位資深數據大牛在亞洲深度報道大會上分享了她們的經驗。

報道亞洲 | 為少數族裔與弱勢群體發聲 勇氣之外記者還需哪些技巧?

少數族裔與邊緣群體,兩者的形成都有其複雜的歷史與文化背景。在不同的社會,這兩者的聲音也常被不同程度地忽略。來自泰國和印度的自由記者——Prangtip Daorueng和Stella Paul長年關注少數族裔與邊緣群體議題,美聯社駐緬甸記者Esther Htusan自己便出身於少數族裔,在各自族裔眾多,民族矛盾繁生的國度里,她們為何關注這些群體,又如何報道他們的困境與掙扎?

報道亞洲 | 探索VR新聞的未來:谷歌、財新的VR製作神器與技巧分享

要問這兩年新聞界最火的是什麼?對虛擬現實(VR)新聞的爭相探索當仁不讓。目前國內外有哪些VR新聞應用值得關注?VR新聞前景如何?在第二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上,谷歌新聞實驗室(印度分部)和中國內地財新視頻分享了各自最前沿的技術探索和實踐,並聯手為現場的調查記者帶來一番VR體驗。

報道亞洲 | 對話“聚焦”小組前編輯:我們靠交談“鑿”破銅牆鐵壁

對《波士頓郵報》前“聚焦”調查小組編輯Walter V. Robinson來說,“新聞最基本的技巧——從19世紀到20世紀、21世紀從未改變過——就是與人交談。”Robinson帶領“聚焦”小組揭露天主教神父性侵黑幕,經奧斯卡獲獎影片《聚焦》揚名全球後,仍受“新聞的召喚”在高校任教、向各地記者傳授心得。在第二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上,Robinson與深度君分享了聚焦報道背後的故事,調查報道的技巧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報道亞洲 | 數據新聞走向何方?“故事為核,跨界合作”

“數據新聞對我來說,核心永遠是故事。”在第二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上,深度君邀請到了英國《衛報》的數據項目編輯 Helena Bengtsson,伊利諾伊大學奈特企業與調查報道項目教授 Brant Houston,以及前路透社香港分社數據新聞編輯 Irene Liu。三位資深數據記者坐而論道,暢談數據新聞的過去和未來。

調查報道,聯結亞洲——第二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開幕

讓調查記者相聚一堂,分享知識,這就是全球深度報道網創立的來由。9月23日,由它發起的第二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於尼泊爾加德滿都開幕,來自45個國家的350餘名頂尖調查記者、數據記者、媒體法和安全專家參與會議,交流先進工具與技術,結識新朋,為跨境報道聯繫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