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道亞洲 | 傳感器與無人機在新聞中的應用
作為傳感器與無人機在新聞報道方面的先行者,印度數據新聞機構IndiaSpend的創始人Govindraj Ethiraj與菲律賓新聞製片人Raffy Tima在第二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上與大家分享經驗。
作為傳感器與無人機在新聞報道方面的先行者,印度數據新聞機構IndiaSpend的創始人Govindraj Ethiraj與菲律賓新聞製片人Raffy Tima在第二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上與大家分享經驗。
好的數據可視化能為一篇數據新聞畫龍點睛。9月份的亞洲深度報道大會上,資深數據可視化設計師、記者Jane Pong和Adek Media Roza將主講“數據可視化”議題,分享可視化設計理念、實用工具軟件及具體操作方法。
如何在魚龍混雜的社交媒體中尋找並核實信息?如何利用開源信息做出縝密出色的調查與核實?英國著名的民間調查網站Bellingcat的創始人Eliot Higgins在First Draft News上分享了他的自學秘訣。
近幾年,在不同的亞洲國家,讀者對獨立可信、關注公眾利益的調查報道的需求與日俱增,一批獨立網絡媒體應運而生。亞洲深度報道大會兩場創業媒體工作坊,邀您聽亞洲五家獨立網媒的五位主編深入探討網媒發展之道。
網絡時代,郵件、硬盤、網頁歷史記錄可透露關鍵信息,連上公共WIFI也許會遭偷窺,保護數據安全尤其重要。有哪些技巧值得一學?來自冰島和菲律賓的極客Smari McCarthy、Bobby Soriano將在9月舉行的第二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上,分享良方。
如何將專業知識、深度調查轉成有趣、易懂的新聞產品,併產生轟動效應?全球各地的新聞人紛紛聯合程序員、設計師,嘗試新聞敘事的新方法,優秀報道應運而生。欲知詳情,請看深度君的最新編譯。
環境問題,與公共利益密切相關。九月的亞洲深度報道大會上,資深環境記者Joydeep Gupta和Abu Siddique將分享環境報道經驗,講述如何深挖環境污染的生存危機和權力無能,推動問題解決。
R語言能挖掘、整理數據,網絡圖可以呈現故事脈絡,兩者各顯神通。深度君精選數據網站FiveThirtyEight的R語言應用心得,數據新聞網絡圖敘事的類型,還可參考《處理數據、製作可視化:數據記者利器推薦》。
做調查報道就像做一道數學題,用實證嚴密推理,用事實描述事實。如何才能有效分析信息、查找線索?暗訪中,如何合理選用“角色”突破阻礙?深度君經授權轉載微信公號“青年記者”(ID:qnjzbj)的分享,為你解析記者如何以“信息”和“角色”做好調查。
思想可以交流,體驗難以溝通,但有了VR,你能體驗難民生活,甚至漫遊火星,和“感同身受”不遠了。然而,缺乏編程經驗的記者也能做出VR作品嗎?VR程序員Dan Zajdband推薦了數款“傻瓜”VR神器,簡單易學,不妨一試。
進入數碼時代,有智能手機,就能快速記錄實時事件。第二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上,澳大利亞記者、Burum Media創始人Ivo Burum將主講移動新聞工作坊,介紹常用工具,教你如何在緊急時刻作記錄、講好故事。
社會議題走向全球化,調查報道跨境協作也成新潮流,國際有組織犯罪和腐敗報道項目(OCCRP)開發的新工具Aleph就是協助跨境報道的利器。用戶可通過其上傳文件、共享、搜索、抽取關鍵信息。想了解Aleph的背景和特色?以下便是Aleph設計者Friedrich Lindenberg的設計心得。
2014年7月,陳傑辭去《新京報》攝影部主編一職,回到一線做攝影記者。此後兩年,他的行程達到30多萬公里,做了大量重大環境問題的報道。在他眼中,調查報道如何應對禁區?什麼才是新聞業的核心價值?深度君經授權轉載陳傑在“一席”的演講實錄(較原文有刪減),一起聽聽他的心得。
數媒時代,善於處理數據、呈現故事,是報道擲地有聲的關鍵。普利策獎新晉得主、ProPublica記者T. Christian Miller在美國調查記者與編輯協會(IRE)2016年度會議上分享了調查數字化的實用步驟和工具,解剖普利策獲獎調查的關鍵。你還可參考《藉助公開資源,全球記者開發了哪些調查好工具?【內附工具精選】》
今日世界恐襲頻發,衝突不斷,記者應如何報道衝突和動亂、深挖內幕?印度記者拉娜·阿尤布(Rana Ayyub)曾卧底調查教徒屠殺,將在第二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上分享報道恐怖主義與極端主義的經驗。
前《波士頓郵報》“聚焦”小組編輯、普利策獎得主Walter V. Robinson將出席今年9月舉行的第二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發表主題演講,分享調查經驗和對調查新聞現狀的看法
新晉普利策獎獲得者,美聯社記者Esther Htusan和Martha Mendoza將參與9月份舉辦的第二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探討“揭露現代人口販賣與奴役”(Exposing Human Trafficking & Slavery),分享調查心得。
戴上設備,或眨眨眼睛,就能跟隨敘利亞難民同走移民路,也可探索全球網民熱議焦點……VR(虛擬現實)帶來的臨場感為數據新聞創造機遇,也帶來挑戰。VR和數據新聞的融合有何難點,又有何技巧呢?深度君獨家編譯谷歌新聞實驗室的數據編輯Simon Rogers的心得,點擊相應標題,即可查看文中提及的優秀作品。
第二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是數據新聞速成的好機會,近三分之一的議程有關數據新聞,從入門的挖掘和清理數據、文件整合,到較高級的數據分析、數據庫管理、地圖繪製和可視化製作技術。來自衛報、紐約時報、哥倫比亞大學、IndiaSpend和湯森路透的頂尖數據培訓師將出席工作坊、講座、分享案例,介紹實用的技巧、交流經驗。
土耳其的恐襲、美國的槍擊案,是很多人難言的終生創傷。家園被毀,生命逝去,如何面對和報道都是一個難題。作為新聞從業者,我們該如何更有效地傳達悲劇的信息,如何書寫創傷而不造成二次傷害?報道創傷時,我們如何自愈?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凱瑟琳·里德開設的《體諒信源(Consider the Source )》課程,可以為我們指點迷津。深度君特此選取其中精華,點擊報道標題,可查看報道原文。
說起網絡搜索,大家都不陌生,但如何能用網絡搜索查出關鍵人物和事件線索?如何用多個工具完成系統調查?BBC互聯網研究專家Paul Myers多次參與新聞機構和會議培訓,此次還將參加第二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帶來新分享。想知道他有何“人肉”妙招?不妨看看深度君的整合清單吧!
不久前,新京報調查版推出的暗訪調查《京城地下賭局:一場牌莊家狂卷上百萬》一經刊發立刻引發廣泛關注,而且引起北京警方高度重視,警方表示正在開展調查,並將根據調查情況依法予以嚴厲打擊。
而這只是新京報深度調查部副主編張永生和他的調查組團隊眾多暗訪調查中的一角。從去年的天通苑地鐵口保護費、平谷盜金、微整形亂象等調查再到今年的朋友圈虛假廣告、莆田系醫院掘金技法、電商刷單等調查,都是新京報調查組的作品。他們如何把握暗訪調查報道的尺度、應對危險?如何看待做調查報道的意義?又是如何在調查報道中嘗試視頻元素的?深度君經授權轉載“新京報傳媒研究”(id:xjbcmyj)的對張永生的專訪,聽他講講做暗訪調查報道的那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