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报道技巧
9个技巧,教你将播客与新闻报道无缝结合
播客在全球都变得越来越流行,成为文字和视频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新闻载体。对编辑部来说,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将播客与新闻报道无缝结合?这篇文章分享了9个技巧,包括用播客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将长报道转化成播客、用新形式重现旧闻等等。
播客在全球都变得越来越流行,成为文字和视频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新闻载体。对编辑部来说,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将播客与新闻报道无缝结合?这篇文章分享了9个技巧,包括用播客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将长报道转化成播客、用新形式重现旧闻等等。
第12届全球深度报道大会将于11月1日到5日在线上举行,我们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人,分享最新的调查技术、数据新闻方法、跨境合作案例、新闻工具等,同时也会设立讨论环节,方便世界各地的新闻人进行交流。大会奖学金现在正在接受申请。
1999年,被视为“三流记者”的清水洁靠自己的努力追查到了杀死女大学生的凶手,揭发了埼玉县警的丑闻,并最终推动了日本《跟踪骚扰行为规范法》的出台。在调查这宗案件时,他是如何找到突破角度,又怎样取得受害人遗属信任的呢?
2019年初,新人道主义新闻社和汤森路透基金会就国际救援团体在刚果期间实施性侵或“以性换薪”的丑闻进行了联合调查。此后,有调查委员会向他们索取受害女性的资料,但遭到了拒绝。报道性暴力案件后,如何在保护当事人隐私和促成案件解决之间进行权衡?新人道主义新闻社调查编辑分享了他们的技巧。
虽然现在自动转写工具很方便,但有时出于隐私保护、节约成本等原因,一些采访录音还是需要记者来亲自整理,这个时候有什么好用的工具可以用呢?oTranscribe 就是一款既能满足记者使用需求,又可以充分保护了隐私的手动转写工具。
《纽约时报》记者凯文·罗斯追踪报道了一名在哈佛大学接受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是如何成为一个热衷于分享阴谋论的“表情包女王”的。表情包是激进主义者最常用的传播工具之一,而罗斯的报道准确地展现了这一信息媒介是如何发挥效用,并让我们知道这一工具背后的使用者面貌极其多元。在这篇文章中,凯文分享了自己是如何找到这个选题以及如何操作的。
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问题,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更多的冲突事件。报道这类事件,记者往往很难去到现场,但透过现场流出的视频资料和一些辅助工具,却一样可以获得颇有价值的信息。在这篇文章中,全球深度报道网访问了业内专家,请他们分享了12个视频调查技术及12款工具。
全球各地的深度报道记者正在面临着不同方面的挑战,包括但又不限于法律风险、网络安全和媒体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协助世界各地的深度报道记者和数据新闻从业者,我们在今天推出了“GIJN 咨询”(GIJN Advisory)服务——这是一项深度咨询服务,会由相关的行业专家根据媒体的具体需求,提供经营策略建议、网络安全培训、工具使用指导、甚至法律支援等服务。
今年是《卫报》成立的第200周年。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媒体,它的经典性不言而喻,而更吸引人的则是它在时代变迁、技术变革中幸存并保持“年轻”的原因。这篇文章回顾了《卫报》所经历的技术变迁、冲击与挑战,其在时代浪潮中抓住机遇成功实现数字化的过程,或许也能为国内一些传统媒体的转型带来参考。
法国独立记者古克尔特长期报道极右翼团体和武装冲突,去年,他揭露了一家法国慈善机构是如何秘密支持亲阿萨德武装力量的。在这篇文章中,他分享了自己在追踪极右翼团体中常用的工具。
“网站时光机”是深受调查记者们喜爱的一个在线调查工具,它可以保存不同时间段的网页内容,即使后来原始网页被删除或是被改动,你仍然可以查阅曾经的网页快照。在这篇文章中,“网站时光机”的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它的使用技巧,包括如何批量抓取、比较网页不同版本的差异、查阅网页处境信息和使用 API 等。
官方公布的经济数据对一般人来讲都很枯燥,作为记者,要如何从这些枯燥的数据中发掘新闻选题,并运用这些数据解读背后的经济现象?经济记者鲁毅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了她的经验与思考。
新冠疫情在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在为新媒体创造机遇。如何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实现媒体的互联网转型?在这篇文章中,来自亚洲各地的专家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包括改变工作流程,建立多元的营收模式等,但最重要的,是改变公司文化和员工的思维方式。
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每100人中有约2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而在美国的监狱里,这一比例达到了惊人的34%,情况是如何变得这么糟糕的?美国总统拜登承诺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2005年水平的一半,让人们将目光聚焦在碳排放与相关的环境议题上。在中文互联网上,经典电影的重映与「金三银四」的离职潮也站上了热搜。数据记者们选择了哪些角度、使用哪些方法来向读者呈现这些话题?全球深度报道网编辑精选了四月值得一看的数据新闻。
俄罗斯反对派领袖纳瓦尼去年被投毒后,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执法机构对这起案件进行调查。这时,调查记者们站了出来。来自英国调查新闻网站 Bellingcat 和俄罗斯 The Insider 进行了一项联合调查,证明了俄罗斯安全机构和该案的联系。在这篇文章中,调查记者们解释了为什么会使用黑市数据来协助调查,并探讨了其中的伦理问题。
在不久前的 NICAR 数据新闻大会上,专家们分享了几十款特别适合远程办公使用的新闻工具:将你的手机变成外置摄像头、将小屏幕变成双屏显示、测试推特粉丝的性别比例、强化社交分享功能的转写工具……一起来看看吧!
采访经历过暴力、犯罪或是灾难等创伤事件的受害者/幸存者是一件很棘手事情,这类访问可能会有给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的风险,或是其他道德困境。墨西哥调查记者 Marcela Turati 从事多年创伤事件的采访,在这篇文章中,她和我们分享了采访受害者/幸存者的15点建议。
一直以来,我都苦于找不到一款适合记录灵感的轻量笔记应用,直到我遇见了 flomo。它是随性的和私密的,在上面记笔记就感觉像是在和自己对话,而许多选题的灵感,都会在这样的时刻发生。
想要让你的内容在网上受到人们的注意,并与用户建立长期的关系。就需要制定详细、可实施的内容运营策略。从如何进行用户画像,到具体要在哪个社交平台发力,再到如何使用工具去评估内容表现,GIJN 的数字运营总监 Rossalyn Warren 撰写了这份内容运营指南。
深度报道播客要怎么做?《The Real Story》是如何确定选题和进行采访和制作的?节目发布后,要如何经验听众社群?媒体孵化的播客节目,又会对媒体报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全球深度报道网采访了节目的主持人刘致昕和制作人蓝婉甄,请他们分享制作中文深度报道播客的方法与经验。
3月,以亚裔为目标的暴力事件在美国点燃了新一轮的抗议潮;长赐号因搁浅卡在苏伊士运河,导致了全球航运的堵塞;欧洲新一波疫情反弹,关于病毒源头、传播以及疫苗接种的讨论仍在继续。对于这些重要的新闻议题,数据记者们采取了怎样的视角、使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呈现?如果你也想以数据作为切入点制作相关报道,有哪些好用的开源工具或资料库能够助你一臂之力?全球深度报道网精选了这些本月值得一看的数据新闻与实用资源。
愈来愈多大学将资源投放于调查新闻的教学与实践。去年10月,有6个以大学为基地的调查报道中心加入了 GIJN。在这篇文章中,Olivier Holmey 采访了挪威、日本、南非和北美几间大学调查报道中心,探寻这一趋势背后的原因和这个模式的优劣之处。
“核真录”原本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事实核查》课程的教学实验号,从2017年创办至今,已经成为了一个平均每月发稿3-4篇、有着近3万微信粉丝的事实核查媒体。和专业媒体不同,它完全由在校学生自己运作,但同时又保持着和专业媒体一样的新闻专业主义。“核真录”的采编流程是怎么样的?学生们如何确保核查的准确性?作为校园媒体,它面临哪些运营上的困难?在这篇文章中,腾讯全媒派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指导老师郑佳雯和主编倪奕玮。
许多媒体急于推出会员计划而忽略了一个关键的先决条件:培养和了解自己的忠实受众。 波兰媒体 Outriders 从低成本的电子报起步,并通过和 Instagram 上网红合作的方式,在短短两年内让订户增长了超过3万人。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媒体增长策略。
在南非,暴力犯罪的罪犯很少会得到同情,媒体也很少会报道这一群体。但当霍普金斯开始调查该国私营监狱内的不法行为时,她被囚犯们抱怨遭受酷刑和虐待的来信所淹没。这篇文章讲述了霍普金斯是如何对南非监狱系统进行了一场长达十年的调查。
在美国国会骚乱发生的同时,世界各地的开源调查记者们也迅速行动起来,抓取社交媒体帖文、将直播视频录下、并发起在线众包项目……为日后进行深入调查积累素材。在这篇文章中,两位资深记者以美国国会骚乱为例,和我们分享了对突发事件进行开源调查的十点技巧。
随着疫苗接种工作的展开,全世界都希望快一些走出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复盘过去这一年,病毒是如何在一个国家中蔓延开来,又如何改变每个人的生活?美国薪资水平恢复到疫情前,就代表经济已经复苏了吗?探讨这些问题时,数据新闻记者又有哪些切入的角度?全球深度报道网精选了2月值得关注的数据新闻。
从潜伏在智利养老院中的83岁“卧底探员”,到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与司法不公而战的女性,15部纪录片入围了本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其中有多部题材都与调查报道有关。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为你介绍每一部入围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