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道工具和技巧
AI 如何幫助獨立記者追蹤俄羅斯在戰爭中的陣亡人數
流亡的俄羅斯調查新聞機構 IStories 向 GIJN 分享了他們如何建立了一個由 AI 驅動的俄羅斯軍隊陣亡與失蹤人員數據庫,以及為什麼這個項目值得去做。
流亡的俄羅斯調查新聞機構 IStories 向 GIJN 分享了他們如何建立了一個由 AI 驅動的俄羅斯軍隊陣亡與失蹤人員數據庫,以及為什麼這個項目值得去做。
許多調查報道得以實現,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好用的調查工具。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精選了8款調查記者們不可錯過的工具,內容涵蓋 AI、開源調查數據庫、調查工具包等不同類型。
2023年10月7日開戰以來,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突然襲擊,導致1200人遇難,數百人被綁架。BBC 記者運用開源方法,分析了哈馬斯自2020年以來的訓練視頻,發現這次襲擊是經過精心策劃的,並且與其他武裝組織進行了協調。
“如果把這兩千多個人都消滅了,全世界的獨裁者應該會睡個好覺。”在 GIJC23 現場,我們一直開這樣的“地獄玩笑”,卻又如同另類的集體心理診療。自由作者鄒思聰在這篇側記中講述了三位俄羅斯流亡記者的故事——他們雖然再也無法回國,卻在異鄉堅持報道、建立生活。
在進行調查報道時,Twitter 是一個常用的平台,你可以在上面找到特定對象的發言、互動和關係網絡,但常用功能只是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開源調查專家 Henk van Ess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在 Twitter 進行開源調查時鮮為人知卻相當實用的功能。
年僅28歲的調查記者 Anna Wolfe 發表的系列調查《秘密通道》獲得了今年的調查報道金匠獎,這篇報道揭發了密西西比州的福利欺詐醜聞,也是該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公共資金挪用案。她是如何憑藉一己之力用長達3年的時間完成這個系列調查的?我們在這篇文章中訪問了她。
雖然受到歐美國家的制裁,但敘利亞的磷酸鹽仍不斷出口到歐洲。一群敘利亞記者和 OCCRP 合作,透過開源技術、公開數據庫和跨境合作,揭開了這個龐大的走私網絡。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自第一例已知的新冠病例被發現的三年時間裡,世界各地的調查記者已經對這個現代史上最困難的公共衛生選題進行了諸多調查。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回顧了其中最具創新性和影響力的調查報道。
我們推出了一個新的系列訪談,將向世界各地在艱難環境中工作的調查記者提出十個問題。在第一篇訪談中,我們訪問了印度深度調查媒體《大篷車》的執行編輯何塞,請他分享了在印度做調查報道的挑戰、喜歡的工具/數據庫和自己曾犯過的錯誤。
過去七年,艾米莉亞·塞爾坎撰寫了幾十份關於羅馬尼亞官員的博士論文涉嫌抄襲和學術欺詐的調查報道。她發現,羅馬尼亞現任總理以及國防部長、衛生部長和教育部長等高官的學術論文中都存在明顯的抄襲證據,而這些論文都曾幫助他們獲得升遷或獲得高薪。她是如何通過圖書館找到的公開資料,揭露這一系統性醜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