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Flickr)
10月18日,一群志願者在紐約建立了伊波拉數據網(eboladata.org),搜集有關伊波拉在西非疫情的網上信息庫,並在網站上發布這些信息庫的鏈接,方便今後的研究者查找。
作為倡議人和組織者,我的工作微不足道,是志願者們拿出周六的個人時間、聚集在別人貢獻的地方,做出改變。他們不屬於政府部門、公司或非營利性機構,而是一個自發的組織,為了幫助人們,他們購買域名,建立開源信息庫。
政府或許已經啟動“開放數據”(Open Data),但下一波潮流是“民眾數據”(People Data)。世界任何地點的任何組織都可以自發地收集他們所在社區的信息並發布到雲端,帶來改變。這一步發展蘊含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民眾比政府和公司更了解自己的社區及其所需,但目前為止,他們缺乏方法和規模:一個在開放的雲環境和公開許可證下、用開源軟件收集信息並供所有人使用的規模。
“民眾數據”促使個體組織起來去解決問題,這些問題交給政府解決需要很長時間。
比如,南非開普敦的卡雅利沙鄉(Khayelitsha)衛生條件差,居民在需要如廁時常常不知道哪個下水道仍在正常工作。當地政府也收集維護請求和設施功能的信息,但他們在事件被報告4到6個月後才將其發布到網上。等待你家附近廁所的即時信息,6個月也太長了!
卡雅利沙鄉當地居民(圖片來源:Chris Preen, Flickr)
使用雲端和公開數據,卡雅利沙的居民可建一個短信息應用,將下水道問題報給公開數據庫,讓居民們立即收到信息。像這樣的一個應用,使用 IBM BlueMix工具,可以在不到一個星期內建好。它可以在雲端託管,不需要任何基礎設施和技巧,應用維護的開支可由基金會或捐款來支持。最棒的是,當地居民可通過自我組織的形式來管理自己所在社區的一個重要部分,報告信息,並分享作為社區資源的公開數據。
澳大利亞即將在2015年迎來一戰加里波利戰役(Gallipoli)和澳新軍團(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聯合軍團)100周年紀念日。澳新軍團是澳大利亞國家認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政府的紀念活動會貫穿全年。此外,澳大利亞人也可以自己紀念。他們可以通過公開數據庫收集個人故事、回憶、遺物的照片及其他資料到自己的數據檔案中,進而豐富國家檔案,將個人的、家庭的和政府機構的歷史變成一個舉國見證活動,見證這一重要事件和過去一個世紀所有的事件和經歷,就像整個澳大利亞再次體驗了一戰創傷一樣。
在美國,種族歧視、強姦和警察暴力的受害者可以使用公開數據庫來報告案件,並收集報告中的事件、遭受的痛苦和創傷,在全國範圍內揭露這些暴行,並形成持續的見證和討論,討論這些事件對個人、當地和全國的影響。
“民眾數據”是人類表達的一種集體敘述的新形式,這種集體敘述可以讓社區聚合那些長久以來人們羞於說出口的公開信息。通過收集和發布公開數據以用作公共資源,全世界的社區有機會幫助自己。技術就在這裡。方法很簡單。好處有很多。
我預計明年這一趨勢將像火箭飛船一樣起飛,越來越多的數據會以公開資源的形式被收集和使用,並為人們服務。
本文作者史蒂文·阿德勒(Steven Adler)是IBM首席信息策略師。他是數據科學專家、創新者,推動發展了數家收益達幾十億美元的生意,包括數據治理、公司機密架構和網絡保險。他為政府和大型非政府組織擔任顧問,諮詢領域涵蓋公開政府數據、數據標準、隱私、管理和系統風險。他開發並管理Open by Default社區,是網絡數據最佳實踐工作組(Web Best Practices Working Group)萬維網聯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簡稱W3C)、結構化信息標準促進組織(Organiz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ructured Information Standards,簡稱OASIS)XMILE系統動力學技術委員會(XMILE System Dynamics Technical Committee)的聯合主席。
(翻譯: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