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文章

爭奪移動端讀者的目光 國外新聞機構的九種可視化敘事嘗試

English

20179月,BBC“網絡研究與未來計劃的製片人Tristan Ferne總結了數字新聞的12種不同敘事形式。過去一年裡,新的敘事形式不斷湧現,芬蘭視覺記者Emma-Leena OvaskainenFerne的基礎上,對其提出的敘事形式分類做了改進,並補充了最新的發展和相關案例。下文便是Ovaskainen重新整理的九種數字新聞敘事類型——溫馨提示,這些新聞報道在手機端上閱讀體驗最佳。


1.短視頻,短紀錄片,解釋性視頻

短視頻、短紀錄片或解釋性視頻正受到廣大新聞機構的歡迎,AJ+和美國短視頻新聞平台NowThis是做這一類型新聞的行家。這種敘事形式可以是視頻片段、靜態圖、動畫,或者三者的結合,通常配有文字注釋和字幕。

2.故事、AMP故事,“可掃動”卡片(Swipeable Cards)

這種是帶標題、文字註解或文字橫幅的卡片式可視化方式,從Snapchat StoriesInstagram等類似社交媒體的內置敘事工具演變而來。

(編者註:AMP,即Accelerated Mobile Pages加速移動頁面,這是谷歌旨在提升移動端瀏覽體驗的開源項目。AMP故事融合圖片、視頻、圖形、音頻等多種方式來呈現內容,以提供一種引人入勝的全屏敘事體驗。

3.長篇“滾動”敘事(Scrollytelling)

這種線性、敘述性的視覺形式最常用於新聞特寫。工具Parallax可用在故事的不同部分之間做流暢的過渡。另一款備受歡迎的數字敘事工具是ShorthandBBC就在使用。

4.數據可視化、“視覺文章”(Visual Essay)、視覺新聞、混媒體敘事

不以文字為主要敘事元素的圖表、信息圖、互動設計和高度視覺性的新聞故事,都可歸入這一類,但文字和藝術字也可包含在其視覺元素之中。

5.結構式文章、清單體文章、新聞簡報和新聞摘要

清單體文章,通常是指在某個主題或標題下,用編號或其他結構呈現內容。文章整體呈主題式結構,配以很強藝術字體設計和視覺效果。這種清單體文章很受Buzzfeed和《赫芬頓郵報》青睞,同時也為移動端新聞所廣泛使用。《衛報》的移動實驗室Mobile Lab)就在研究原子化故事這一概念,並曾推出名為“Smarticles”的模式,讓讀者可以隨時在前次閱讀中斷的地方繼續開始閱讀。

6.個人化敘事,可變動故事(Adapting Stories

這一類型可以由讀者來選擇讀故事的哪一部份。這種形式讀者參與度強,讀者會花更多時間閱讀他們認為對其生活有重大意義的報道。

7.直播博客

主要用於大型事件,例如突發新聞、體育賽事和文化活動的報道。其中的可視化效果包括一些簡短文段,並且不斷更新照片、視頻或是從社交媒體獲得的用戶生成內容。

8.機器人、自動化敘事

這一類包括可自動生成敘事的應用,許多新聞機構正在做此類試驗,以提高在體育、選舉等主題報道的效率。

9.360度圖像,虛擬與增強現實

虛擬和增強現實方面的相關嘗試已數不勝數。《衛報》和《紐約時報》雜誌為他們各自的客戶端做了一系列的VR報道,谷歌也曾和NBC合作推出VR新聞體驗。

 

 

編譯/Vickie Liang

編輯/Ivan Zhai

 

相關閱讀:

漫畫、遊戲與調查報道 秘魯媒體的數字創新之路

培養設計師思維:數字時代對媒體人的挑戰

數字記者工具箱:幾款超實用的視頻製作軟件

 


本文首刊於Emma-Leena Ovaskainen的個人網站。全球深度報道網經授權轉載。

Emma-Leena Ovaskainen 是芬蘭全國最大的日報Helsingin Sanomat的視覺記者,主要工作是給報紙及其數字產品上的新聞報道做設計。她有20多年的媒體從業經驗,曾做過報社記者以及芬蘭廣播公司YLE的廣播記者。

您可以根據知識共享協議條款免費轉載這篇文章

轉載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