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文章

主題

每周數據新聞精選 | 拆解英國保守黨大選“輸相”,印度女生上重點高中有多難?

本周數據新聞精選分享三個數據可視化項目,看《衛報》如何拆解執政保守黨大選失利因素,隨《印度斯坦時報》揭開德里女生讀重點高中難的真相,再通過《巴黎競賽畫報》了解法國就業機會外遷的狀況。


英國《衛報》:賭一把的特雷莎·梅如何輸掉大選

英國的6月正可謂“多事之夏”,倫敦街頭恐襲頻現,上周高樓大火肆虐。而一系列令首相特雷莎·梅頭疼的事情,還要從執政保守黨在月初議會大選中失去多數席位說起。

這位英國女首相本打算通過提前大選以挾強勢民意獲得脫歐談判籌碼,結果卻是民意支持率在選前一路下滑,最終賭輸。大選翌日(6月9日),英國《衛報》就通過數據圖分析出保守黨輸掉大選的幾個關鍵點

比如,要贏得大選,保守黨必須拿下原本屬於最大對手工黨的若干選區,但實際傳統上支持工黨的東北部只有一個席位被“策反”,而工黨則成功從保守黨手上拿下若干大學城選區。

藍色代表保守黨在此次大選中新贏得的選區,紅色代表工黨新贏得的選區。

另外,一般相信在公投中支持脫歐的選區也會支持保守黨,選舉情況也驗證了這個趨勢。不過最終結果顯示,絕大多數支持脫歐的工黨選區並未因脫歐立場而“叛變”投入保守黨懷抱。

縱軸向上表示大選中保守黨(藍色)選票增加的百分比,向下表示工黨(紅色)選票增加的百分比,橫軸表示在2016年公投中支持脫歐的比例。

投票率也是影響大選結果的重要因素。此次大選的投票率達到了68.7%,是英國20年來的新高,除了蘇格蘭地區,幾乎全英國的投票率都上升了。而進一步分析顯示,工黨成為投票率增加的最大贏家。

左圖紫色代表投票率增加,深綠色代表減少,右圖顯示因投票率增加而出現議員黨派更迭的選區,紅色代表當選政黨是工黨,藍色是保守黨,紅色是自由民主黨,綠色是綠黨。

印度《印度斯坦時報》:在德里上重點中學有多難?

上重點中學在什麼國家都不容易,尤其是像印度這種人口大國。《印度斯坦時報》6月8日發表了一組數據可視化圖,描述印度第二大城市(第一大城市是孟買)德里的中學入學狀況。德里和中國大城市的最大區別恐怕是:女孩入讀好學校尤其艱難。

德里人口密度與學校分布圖,黑色圓形面積越大代表學校規模越大。

數據顯示,德里一共有1,009所公辦學校,其中882所擁有高中,但提供理科教育的只有279所。在向全球輸出大量IT人才的印度,這些有理科課程的學校被視作重點中學。然而,男生和女生的入學機會並不一樣,只有150所理科高中招收女生,而招收男生的則有184所。

報道舉例說明,如果一個女孩住在德里的Sangam Vihar地區,那麼從她家到達可以入讀的最近理科高中需乘坐40分鐘公交車。

該報道屬於《印度斯坦時報》名為“2018屆”項目的其中一篇,數據來自印度政府。從2017年3月開始,“2018屆”項目計劃用一年的時間,追蹤一批德里12年級(相當於中國的“高三”)學生從高中最後一個學年開始,到完成大學入學申請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以人性化的視角研究德里的教育體系。

法國《巴黎競賽畫報》:就業機會從法國流向何處?

人們一般認為,西方國家的產業升級導致就業機會流向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經濟增長較快的亞洲地區。事實又是怎樣呢?

《巴黎競賽畫報》的數據可視化圖顯示,法國61%的流失職位實際上是轉移到了歐盟其他國家,而波蘭、斯洛伐克和捷克等東歐三國合共吸納了約四分之一的職位數量。

同時,亞洲僅接納了法國15%的轉移職位,比例只是略高於美洲(10%)和非洲(9%)。

 

 

 

文/周穗斌

編輯/Ivan Zhai,梁思然

 

相關閱讀:

每周數據新聞精選 | 全球難民流向何處

每周數據新聞精選 | 歐洲最大數據可視化實驗室,2017數據新聞獎入圍名單

每周數據新聞精選 | 朝鮮導彈瞄準何處?誰在支持法國新總統?

 


全球深度報道網推出“每周數據新聞精選”(Top Ten #ddj),由社交網絡程序NodeXL統計每周最熱門#ddj話題推文,盤點全球數據新聞的趨勢、成果、創意和趣味。

您可以根據知識共享協議條款免費轉載這篇文章

轉載


閱讀更多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中最常見的10個錯誤

在今年的 NICAR 會議上,GIJN 與幾位數據新聞專家交談,詢問他們在數據新聞中最常見的10個錯誤,包括忽視空白行、混淆百分比和百分點、在圖表中使用錯誤的刻度尺等等。

數據新聞

過去一年,有哪些不可錯過的數據新聞?

在過去一年中,來自全球各地的數據記者們用數字、圖表,甚至音符來呈現新冠疫情、氣候變化、地區衝突等新聞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精選了過去一年中最值得一讀的數據新聞報道。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精選:蝙蝠為什麼會成為病毒的理想宿主?

3月,以亞裔為目標的暴力事件在美國點燃了新一輪的抗議潮;長賜號因擱淺卡在蘇伊士運河,導致了全球航運的堵塞;歐洲新一波疫情反彈,關於病毒源頭、傳播以及疫苗接種的討論仍在繼續。對於這些重要的新聞議題,數據記者們採取了怎樣的視角、使用了怎樣的手法來呈現?如果你也想以數據作為切入點製作相關報道,有哪些好用的開源工具或資料庫能夠助你一臂之力?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這些本月值得一看的數據新聞與實用資源。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精選:用樂高積木拼湊出的2020年

隨着疫苗接種工作的展開,全世界都希望快一些走出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復盤過去這一年,病毒是如何在一個國家中蔓延開來,又如何改變每個人的生活?美國薪資水平恢復到疫情前,就代表經濟已經復蘇了嗎?探討這些問題時,數據新聞記者又有哪些切入的角度?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2月值得關注的數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