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文章

主題

數據新聞精選:特朗普的公職,為他的私人業務帶來了多少好處?

美國總統大選終於塵埃落定。選舉之前,《紐約時報》刊登了重磅的數據調查新聞,揭示這四年來特朗普的公職為他的私人業務帶來了多大利益;隨着人口密集的北半球進入秋冬季,各國對新冠疫情冬季爆發的警惕也開始逐漸提高……數據記者們如何用不同方法將這些熱門議題可視化、供公眾們進行進一步的討論?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過去一個月中值得一讀的數據新聞。

朗普的公職,為他的私人業務帶來了多少好處?

出品方: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通過分析特朗普的顧客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數百個帖子,採訪了近250人,並結合公共記錄和其他數據,製作出了這單數據新聞。《紐約時報》稱,這位「商界總統」不僅未能結束美國政壇中長而久之用遊說來謀取利益的內部文化,而且還在他名下的酒店和度假村中將公共治理與私人業務混合在一起,進一步地重塑了這種文化並從中獲利。

美國的州際旅行限制,在疫情初期真的發揮作用了嗎?

出品方:華爾街日報

當美國實施全國範圍的旅行禁令和區域封鎖時,新冠病毒已通過本地傳播在各州散播了數月,不禁讓人提出疑問:當初的旅行限制是否「晚了一步」?《華爾街日報》採訪了相關專家,並分析了數百頁的基因、流行病學和計算研究報告,以釐清新冠病毒在美國的傳播路徑。研究發現,許多州的最早病例很可能是由國內旅行造成的。

德國各聯邦州的「互助性自治」是如何做到的?

出品方:Der Tagesspiegel

隨着德國越來越多地區被宣布為疫情高危地區,德國各聯邦州當局在幾乎沒有中央政府協調的情況下,對各地區之間的旅行實施限制。這種自發的「互助性自治」是如何實現的?德國日報 Der Tagesspiegel 通過沉浸式交互圖表將風險區域展現在讀者眼前,帶領讀者了解各地區不同規則,並分析合作背後的邏輯機制。

新冠感染率歐洲最低,芬蘭是如何做到的?

出品方:金融時報

芬蘭是歐洲新冠病毒感染率最低的國家之一,《金融時報》記者 Richard Milne 根據一系列公開文件與數據剖析了芬蘭應對病毒的方法,試圖了解其在控制疫情方面取得相對成功的經驗,其中就包括了具有長遠歷史的全國級別危機應對系統,以及迅速而不失靈活的分階段封鎖措施。

英國各郡縣,哪些地方更容易受病毒侵襲?

出品方:Reach

臨床、社會和經濟因素都會影響一個地區在應對新冠病毒時的脆弱性,在越脆弱的地方,人們越容易感染病毒,同時感染人口也更容易死亡。英國數字出版商 Reach 為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居民創建了一款互動式工具,只要輸入本地的郵政編碼即可了解所在地區的脆弱性。

全國各大旅遊景點,哪些最容易「踩坑」?

出品方:澎湃美數課

據文化和旅遊部統計,今年國慶中秋假首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 0.97 億人次,同比恢復73.8%。但選擇出門的一部分人想必已經後悔了。先是堵車、後遇機票、酒店價格飆升,終於來到景點,遊覽體驗還極差。澎湃美數課基於幾萬網友選出的坑爹景點,為你提供這樣一份「避雷名單」。

當我們談論身高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出品方:RUC 新聞坊

江蘇一名因身高不足1.8米而感到自卑的22歲男子日前專門去國外做斷骨增高手術,然而不幸的是,手術後他經歷了嚴重併發症,或將終身殘疾。在這一案例上引起熱議之前,中文互聯網上關於身高、增高的討論就已是常年的熱門話題。身高對於我們究竟意味着么?背後折射着何種社會文化?RUC 新聞坊分析知乎微博平台上萬條相關討論,採訪多名有相關困擾的青年,結合相關研究,試揭開身高焦慮背後的秘密。

數據新聞工具:Datawrapper

廣受好評的在線數據可視化工具 Datawrapper 在近期的超大地圖功能更新後,分層設色圖(choropleth map)和符號圖(symbol maps)創建更容易、加載更快、更美觀。與此同時,還加入了援階梯地圖(stepped maps)等功能。Datawrapper 主創 Lisa Charlotte Rost 還撰寫指南,教你如何為的圖表選擇合理而抓眼的顏色。同時她還指出了無論在新手還是老鳥間都很常見的配色錯誤,並提供了如何避免這些錯誤的建議

您可以根據知識共享協議條款免費轉載這篇文章

轉載


閱讀更多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精選:十月驚奇之後,美國大選會有怎樣結果?

美國大選還有不到一個月就要進行,特朗普確診新冠的「十月驚奇」之後,兩位候選人究竟誰能勝出?日本首相繼任者確定,上任後的菅義偉又將面臨怎樣的挑戰?中國近4000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了半年報,新冠疫情對業績帶來了多大衝擊?數據新聞是如何對這些議題進行回應的?全球深度報道網為你精選了9月值得一讀的數據新聞報道。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中最常見的10個錯誤

在今年的 NICAR 會議上,GIJN 與幾位數據新聞專家交談,詢問他們在數據新聞中最常見的10個錯誤,包括忽視空白行、混淆百分比和百分點、在圖表中使用錯誤的刻度尺等等。

數據新聞

過去一年,有哪些不可錯過的數據新聞?

在過去一年中,來自全球各地的數據記者們用數字、圖表,甚至音符來呈現新冠疫情、氣候變化、地區衝突等新聞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精選了過去一年中最值得一讀的數據新聞報道。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精選:蝙蝠為什麼會成為病毒的理想宿主?

3月,以亞裔為目標的暴力事件在美國點燃了新一輪的抗議潮;長賜號因擱淺卡在蘇伊士運河,導致了全球航運的堵塞;歐洲新一波疫情反彈,關於病毒源頭、傳播以及疫苗接種的討論仍在繼續。對於這些重要的新聞議題,數據記者們採取了怎樣的視角、使用了怎樣的手法來呈現?如果你也想以數據作為切入點製作相關報道,有哪些好用的開源工具或資料庫能夠助你一臂之力?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這些本月值得一看的數據新聞與實用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