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文章

主題

數據新聞精選:秋季學期開始,學生們能返校上課嗎?

8月,全球新冠確診病例超過2000萬,死亡超過73萬人。公共衛生危機引發的一系列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問題仍在不斷發酵,諸如航空業收到重挫、秋季學期開學窘境等等;而在中文互聯網中,各個平台「叫停吃播」的舉措也引發了人們對網絡內容生產與消費取向的思考。數據新聞又是如何結合數據與視覺來生動展現這些議題的?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8月值得一讀的數據新聞:

秋季學期,美國學生能平安返校嗎?

出品方:紐約時報

今年秋季學期,數百萬美國家長面臨一個艱難的決定:如果學校重新開學,是否讓孩子返校上課?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根據學校所在地區和生員構成,對可能攜帶病毒回校的學生數量進行了預測。《紐約時報》基於該模型製作了一份互動圖表,讀者只要輸入自己所在的地區便可以查詢本地學校的預估風險。

美國的第二波疫情是如何爆發的?

出品方:ProPublica

8月初,美國迎來了又一波確診病例的增長高峰。這一波疫情是如何發展的?ProPublica 記者調查移動運營商數據分析發現,在7月中旬的4天時間裡,大約有26000部手機的追蹤信號出現在拉斯維加斯大道上。而這些同一部手機在4天以內時間裡又接連在美國的其他地方出現,並得出結論:拉斯維加斯賭場很可能是這一波新冠病毒傳播的溫床。

疫情之下,航空業受到的重創有多嚴重?

出品方:Zeit Online

過去幾十年間,全球航空業總體實現穩定而持續的增長,而今年疫情卻使全球航空業受到致命打擊。德國媒體 Zeit Online 對飛機追蹤器 flightradar24.com 提供的數據進行了分析,綜合運用公開客流數據、機場衛星圖像等多種形式的材料,製作了這樣一份交互式的報道,為讀者呈現出疫情對全球航空業造成的影響。

「群體免疫」的代價有多大?

出品方:華盛頓郵報

新冠疫情以來,很多報道中都出現了「群體免疫」這個詞,但其實可能許多人直到今年才第一次聽說它。就此,《華盛頓郵報》記者 Harry Stevens 撰文解釋「群體免疫」的本質——即一旦有一定比例的人口產生免疫力,疾病的傳染就會減緩並最終停止。文中同時提供一個基於科研模型製作的一個模擬器,讓讀者親自嘗試估算群體免疫的閾值:即在大約需要多少人病歿於傳染病後,社會整體才能產生群體免疫力。

新冠疫苗開發曙光在望,但為什麼有的人不願意接種?

出品方:澎湃美數課

據世界衛生組織7月31日發布的消息,全球160多種正在研發的疫苗中,有6種已進入III期臨床試驗;但與此同時,有許多人對疫苗持猶疑態度,更有人已明確表示,即便疫苗真的問世,也不會接種。全球民調機構 YouGov 近期對美國民眾的調查顯示,明確表示會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僅佔42%。澎湃美數課對調研數據進行了可視化,用圖表呈現出對疫苗的不信任感究竟來自哪裡。

當人們看吃播時,看的究竟是什麼?

出品方:RUC 新聞坊

隨着快手抖音等平台迅速出台了「宣揚量大多吃可直接封號」的規定,人們突然回過頭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熱衷於「看別人吃飯」?實際上,在吃播的內容池中,有着許多分支。粉絲們觀看吃播的理由,也五花八門。RUC 新聞坊在視頻網站 Bilibili 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00則吃播視頻,對其中的280萬餘條彈幕進行大數據分析,結合對8名吃播觀眾的採訪,以期對「吃播熱」現象進行「冷思考」。

Histography:橫跨140億年的歷史時間軸

作者:Matan Stauber

Histography 是由交互設計師 Matan Stauber 設計的一個交互式的時間軸。該軸橫跨140億年,包括了從宇宙大爆炸到2015年人類歷史上發生的絕大多數里程碑式的事件,內容涵蓋戰爭、文學、藝術、新發現等等。數據抓取自維基百科「歷史事件」一欄,並每日自動更新。你可以選擇按時序隨機瀏覽某一時期的歷史發展,也可選定主題後去研究某一時間段內該領域發生的大事件。

從關係到排名──七種數據新聞常見的切入角度

作者:Paul Bradshaw

數據新聞漸漸成為主流新聞表現方式之一的同時,你有否考慮過,哪些故事更適合用數據來表現?數據新聞專家 Paul Bradshaw 分析了100篇數據新聞,從中總結了7種常見的故事角度,並用實例來說明如何從常見角度產生獨特的故事創意,以及數據記者在采編過程中的策略和注意事項。

您可以根據知識共享協議條款免費轉載這篇文章

轉載


閱讀更多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精選:用樂高積木拼湊出的2020年

隨着疫苗接種工作的展開,全世界都希望快一些走出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復盤過去這一年,病毒是如何在一個國家中蔓延開來,又如何改變每個人的生活?美國薪資水平恢復到疫情前,就代表經濟已經復蘇了嗎?探討這些問題時,數據新聞記者又有哪些切入的角度?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2月值得關注的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精選:美國國會騷亂時,Parler 用戶們都看到了什麼?

2021年的第一個月,由於人口密集的北半球處於冬季,不少國家迎來新一波確診數高峰,全球新冠累計確診人數也突破一億;與此同時,世界各國相繼開始第一批次的疫苗接種;而在美國,總統權力交接的過程並不順利,1月6日特朗普的支持者暴力闖入國會,所引發的騷亂引發全球關注。在反覆不定的疫情下,我們究竟有否從前例中吸取經驗與教訓?而隨着拜登於1月20日進行就職宣誓演講,人們又將如何評價特朗普過去的四年任期?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1月值得一看的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中最常見的10個錯誤

在今年的 NICAR 會議上,GIJN 與幾位數據新聞專家交談,詢問他們在數據新聞中最常見的10個錯誤,包括忽視空白行、混淆百分比和百分點、在圖表中使用錯誤的刻度尺等等。

數據新聞

新冠三年,記者們圍繞它展開了哪些調查?

自第一例已知的新冠病例被發現的三年時間裡,世界各地的調查記者已經對這個現代史上最困難的公共衛生選題進行了諸多調查。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回顧了其中最具創新性和影響力的調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