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新闻
数据新闻精选:十月惊奇之后,美国大选会有怎样结果?
美国大选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进行,特朗普确诊新冠的「十月惊奇」之后,两位候选人究竟谁能胜出?日本首相继任者确定,上任后的菅义伟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中国近400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半年报,新冠疫情对业绩带来了多大冲击?数据新闻是如何对这些议题进行回应的?全球深度报道网为你精选了9月值得一读的数据新闻报道。
美国大选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进行,特朗普确诊新冠的「十月惊奇」之后,两位候选人究竟谁能胜出?日本首相继任者确定,上任后的菅义伟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中国近400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半年报,新冠疫情对业绩带来了多大冲击?数据新闻是如何对这些议题进行回应的?全球深度报道网为你精选了9月值得一读的数据新闻报道。
2018年,CNN 揭露了当时全球最大的 Black Lives Matter 脸书专页竟然是一个由一群澳洲人伪造的。当时主导这次调查的记者苏利文,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他们是如何透过网页存档、域名调查工具和传统的调查方法做到的。
墨西哥记者 Marcela Turati 曾冒着巨大风险,对墨西哥的毒品战争进行调查。2018年,她利用申请公开记录等方法找到了至少1978个秘密坟墓,而至少有2884名失踪人口被埋在这些坟墓中。在调查失踪人口时,她最常用的有哪些方法和工具?
英国数据新闻导师 Paul Bradshaw 分析了100篇数据新闻,并找出了其中七个常见的切入角度。在这篇文章中,他用真实的案例来说明如何透过这些角度发掘有趣的故事,以及数据新闻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一个由十几个国家的四十多名记者组成的调查联盟,用9个月的时间,将穿越拉美大陆的移民故事,用丰富多元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过去,从未有人将这些故事进行过系统性的调查和报道,拉丁美洲新闻调查中心是如何协调这场跨境调查的?
巴西 Volt 数据新闻实验室的创始人和编辑 Sérgio Spagnuolo 长期从事数据调查、分析和可视化工作。在进行调查和数据报道时,他最常使用的工具有哪些?
建筑师魏茨曼在2010年创立了「法证建筑学」,透过研发创新的调查工具和受托进行 3D 建模、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音频分析等方式,让过去属于执法部门专利的调查方法也能为媒体所用,透过扎实的证据来形塑公共讨论和检验公共政策。魏茨曼为什么想创办这个机构?十年来他们又完成了哪些令人瞩目的调查项目?
8月,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超过2000万,死亡超过73万人。公共卫生危机引发的一系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仍在不断发酵,诸如航空业收到重挫、秋季学期开学窘境等等;而在中文互联网中,各个平台「叫停吃播」的举措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内容生产与消费取向的思考。数据新闻又是如何结合数据与视觉来生动展现这些议题的?全球深度报道网精选了8月值得一读的数据新闻。
过去一年,中文播客迎来了飞速成长,新闻机构和经验丰富的媒体人推出新闻类播客渐渐成为一种趋势,内容包括调查技巧分享、还原现场、讲述幕后故事等等。我们从众多深度报道播客中,挑选出了七个值得一听的中文节目。
Milanote 和一般笔记应用最大的不同,是在底层思维上——它是发散的,而非线性的。在上面写作,感觉很像在白板上进行创作,可以想到哪、写到哪,最后通过拖拽等操作,又可以让逻辑瞬间变得清晰。它称得上是一款专门为创意工作者而设计的笔记工具。
南非调查媒体 Oxpeckers 运用地理数据和可视化工具,报道了许多当地土地、水资源被采矿业者污染的故事,并开发了分析工具 #MineAlert,以共享矿业相关议题的信息。不仅如此,他们还一直在开发新的地理数据分析工具,为全球范围内进行环境调查赋能。
随着数以千计的关于新冠疫情的虚假信息被事实核查机构揭穿,调查记者们正在将焦点转向这些虚假信息的制造者和支持他们的资金。在这篇采访中,七名记者分享了12种调查虚假信息来源的工具和方法。
在接受全球深度报道网的采访时,六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摄影记者为我们描述在拍摄新冠疫情时,他们应对隔离禁令、拍摄限制及技术问题的创造性方法:从用投影机投射死者肖像、到用 Zoom 软件进行截图等等。
付费获取用户的方式有很多种:广告、新闻信、促销信息等等。但对一个媒体来说,要怎么样规划付费营销战略,才能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多的用户?媒体营销专家 Phillip Smith 结合七间媒体的实验,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全球新冠确诊人数达到1000万的43天后,这个数字翻了一番,突破了2000万。《纽约时报》分析了旅行模式、隐性感染和基因数据,反思疫情在美国如何走向失控的。而除此之外,也有媒体关注到疫情中的不平等——高薪行业在家办公的比例远高于低薪行业,白人社区的核酸检测效率要远高非裔社区;与此同时,中国南方暴雨、高考顶替事件等话题也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数据能如何回应这些话题?全球深度报道网精选了过去一个月不可错过的数据新闻。
2011年阿拉伯之春后,突尼斯的媒体发展环境空前宽松,脱口秀节目爆炸性成长、丑闻满天飞,但调查报道仍十分稀缺。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一群突尼斯记者成立了媒体 Inkyfada,聚焦数据新闻和音频报道等多种创新的报道形式,并透过实现收入多元化以保障其自主性。他们是如何一步一步做到的呢?
Craig Silverman 是 BuzzFeed 的媒体编辑,同时也是事实核查专家 ,曾因对抗虚假信息而被美国时政新闻媒体 POLITICO 提名为“年度五十人”之一。在这篇访谈中,他分享了自己在进行线上信息分析和识别假新闻中最常用到的工具。
自由撰稿人最重要的收入就是稿费了,但究竟要怎么做,才能成功向媒体推销你想做的选题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从如何寻找合适的媒体、如何撰写选题提案、如何保护你的选题和制定预算四个方面,教你成为一名 Pitch 专家。
如果你是专门报道某个行业领域的记者,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和这个行业相关的信息需要去监测。Distill 就是一款非常好用的网页监测工具,你可以监测整个网页,也只监测特定区域,一旦有变化发生,它就会向你发出提醒。
世界上多数国家已经封关好几个月了,我们仍然很难说清新冠疫情究竟对新闻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受众对于优质可靠信息的需求度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涨,这对于新闻媒体来说,是一个与受众建立持久关系的良机。
《纽约时报》去年发表了一篇很有影响力的白人极端主义袭击事件互动报道。这篇故事使用地图和时间线来呈现数据,揭示了这些袭击的高发以及彼此之间的关联。在这篇文章中,制作者之一 Weiyi Cai 分享了他们是如何想到这个选题和在对数据进行可视化时的种种考量。
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持续增加,于6月底突破一千万。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我们可能需要开始学习如何与病毒共存了。在六月,除了全世界范围内对种族歧视的抗议浪潮,还有更多的议题进入数据记者的视野:停工减薪的失业潮中,阶级固化与贫富差距将会使社会进一步分裂吗?居家办公的过程中,女性是否又被迫回到了负担所有家务的传统角色中?人类社会停摆导致的各种排放物减少,对于自然环境是否反而是件好事?
Katherine Eban 是《名利场》的撰稿人,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她已经撰写了三篇重磅调查报道。不过,她并没有使用什么高科技调查工具,反而是回归最原始的纸和笔,还有不怕被人拒绝的精神,「只要对方不明确拒绝,你们就有建立联系的可能」。
在全球新闻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加拿大《太阳报》却不断创下销售纪录。让他们逆境重生的是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在保持采编自主的前提下,读者和员工都可以通过捐献薪酬加入合作社,成为媒体持份者。
在这个「立场先于事实」的后真相时代,如何才能分辨不同媒体的偏见,最大限度还原新闻事实?新闻聚合应用 Ground News 将不同媒体对同一单新闻的报道放在一个条目下,同时罗列各个媒体的立场,让你透过对观新闻「对冲」媒体偏见。
对采访者来说,许多受访者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叙事,要攻进这套系统之中,并建立新的——真实而非完美的对话,是一件很难的事。在这篇文章中,《人物》记者李斐然和编辑朱柳笛以采访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的稿子为例,分享了如何在访问中打破受访者的「标准叙事」。
新冠疫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许多会议、讲座、研讨会都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如果你是一场线上研讨会的组织者,哪些工具可以帮到你?支持亚洲新创媒体的机构 Splice Media 联合创始人 Alan Soon 在尝试了很多款工具后,和我们分享了他的经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