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標籤

數據新聞

206 posts

數據新聞

數據“去識別”指南:如何在報道中保護隱私信息?

對於數據記者來說,在報道中公開重要信息和保護信息背後的個人隱私之間需要取得平衡。當今這個無處不在收集數據的時代,這種挑戰尤其突出。記者如何在不影響報道的前提下保護隱私數據?數據科學家 Vojtech Sedlak 在這篇文章中提出了幾點可操作的建議。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精選:特朗普的公職,為他的私人業務帶來了多少好處?

美國總統大選終於塵埃落定。選舉之前,《紐約時報》刊登了重磅的數據調查新聞,揭示這四年來特朗普的公職為他的私人業務帶來了多大利益;隨着人口密集的北半球進入秋冬季,各國對新冠疫情冬季爆發的警惕也開始逐漸提高……數據記者們如何用不同方法將這些熱門議題可視化、供公眾們進行進一步的討論?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精選:十月驚奇之後,美國大選會有怎樣結果?

美國大選還有不到一個月就要進行,特朗普確診新冠的「十月驚奇」之後,兩位候選人究竟誰能勝出?日本首相繼任者確定,上任後的菅義偉又將面臨怎樣的挑戰?中國近4000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了半年報,新冠疫情對業績帶來了多大衝擊?數據新聞是如何對這些議題進行回應的?全球深度報道網為你精選了9月值得一讀的數據新聞報道。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精選:秋季學期開始,學生們能返校上課嗎?

8月,全球新冠確診病例超過2000萬,死亡超過73萬人。公共衛生危機引發的一系列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問題仍在不斷發酵,諸如航空業收到重挫、秋季學期開學窘境等等;而在中文互聯網中,各個平台「叫停吃播」的舉措也引發了人們對網絡內容生產與消費取向的思考。數據新聞又是如何結合數據與視覺來生動展現這些議題的?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8月值得一讀的數據新聞。

南非調查媒體 Oxpeckers:用地理數據給環境調查賦能

南非調查媒體 Oxpeckers 運用地理數據和可視化工具,報道了許多當地土地、水資源被採礦業者污染的故事,並開發了分析工具 #MineAlert,以共享礦業相關議題的信息。不僅如此,他們還一直在開發新的地理數據分析工具,為全球範圍內進行環境調查賦能。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精選:新冠疫情是如何在美國走向失控的?

在全球新冠確診人數達到1000萬的43天後,這個數字翻了一番,突破了2000萬。《紐約時報》分析了旅行模式、隱性感染和基因數據,反思疫情在美國如何走向失控的。而除此之外,也有媒體關注到疫情中的不平等——高薪行業在家辦公的比例遠高於低薪行業,白人社區的核酸檢測效率要遠高非裔社區;與此同時,中國南方暴雨、高考頂替事件等話題也在互聯網上引發熱議。數據能如何回應這些話題?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過去一個月不可錯過的數據新聞。

《紐約時報》是如何將極端主義襲擊事件可視化的?

《紐約時報》去年發表了一篇很有影響力的白人極端主義襲擊事件互動報道。這篇故事使用地圖和時間線來呈現數據,揭示了這些襲擊的高發以及彼此之間的關聯。在這篇文章中,製作者之一 Weiyi Cai 分享了他們是如何想到這個選題和在對數據進行可視化時的種種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