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旅店裡,用手機找工作的打工者。圖:呂萌

文章

主題

深度報道精選:8元旅店、被套路的“童星夢”、消失的豆瓣書店

在重慶市沙坪壩的城中村巷弄里,有一家“八元旅店”。店裡租客大多是正在找零工的漂泊者,有的住幾天,找到工作就走,有的人一住就是大半年。也有人像郭明,每年像候鳥一樣,定期從老家來到店裡,不斷到市場上碰運氣,十多年如是。

午夜12點,仍然有超過3000人守在“童星選角”的直播間里,為求獲得主播對他們孩子作一番“專業評價”,看有沒有機會圓一個“童星夢”。然而,這通常是“造星”套路的第一步,不少家長在投入數萬元後,沒有為孩子換來任何演出機會,才猛然醒悟,又是一筆打了水漂的錢。

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10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8元旅店,流離人生

出品:極晝工作室

旅店裡,用手機找工作的打工者。圖:呂萌

凌晨五點,在重慶市沙坪壩的城中村巷弄里,路燈在晨霧裡暈開昏黃的光。巷子深處一家小旅店,已經亮起了燈,門口一塊木牌上寫着: “住宿:大鋪8元,單間15元。” 旅店的門框朽爛,像一塊被城市遺忘的補丁,卻是無數漂泊者的落腳點。

旅店房間里鼾聲此起彼伏,十多個人還在睡夢之中。郭明(化名)此時已經醒來,走出客廳,擰開水龍頭。冷水衝下來,他接了一捧猛拍在臉上,困意全消,又漱了漱口。他的目的地,是沙坪壩勞務市場,離旅店一公里。

按往常,郭明不必來得這麼早,通常要到九點以後,才會有餐飲店老闆來招做江湖菜的廚師。不過眼下,郭明已經很久沒有接到像樣的活,只能跟着零工們的節奏,天未亮就出發,來到市場碰碰運氣。

郭明是萬州人,在重慶做廚師十多年,也是“八元旅店”最久的住客之一。十年來,他的生活規律像候鳥一樣 —— 每年春節過後從萬州老家來到重慶,在旅店落腳找活,8月底回老家幫父親收稻子,稻穀進倉後,又回到沙坪壩打工。

剛來重慶時,他聽說沙坪壩有30塊一晚的住處,沿街找了半天,才找到一間只能放下一張床和一個行李箱的小單間,住了半個月。後來,他聽說巷子里還有更便宜的,單間15塊一晚,通鋪只要8塊。他在巷子深處找到了這家“八元旅店”,這也成為了他在重慶的固定落腳點,漂泊的圓心。

“八元旅店”的住客們,有的人住幾天找到工作就走了,也有人一住大半年。就算攢下點錢,還是捨不得換貴一點的住處。15元的單間常常空置,8元的大通鋪擠滿了人。

每天凌晨五點,建築工已經出門,到勞務市場等活兒。送外賣的小哥檢查完電瓶車,也奔走在路上。沒活兒的人陸續醒來,在旅店裡刷着手機,各自尋找工作。

直播間里,被套路的“童星夢”

出品:剝洋蔥people

張莉帶女兒參加試鏡的地點。圖:受訪者提供

午夜12點,仍然有超過3000人守在“童星選角”的直播間里。男主播頭戴貝雷帽,手指快速划過觀眾發來的孩子照片,熟練地逐一評價:“這孩子眉眼周正,但髮際線偏高,膚色也深了些。”說完,他舉起一枚寫有“有戲”的紅色圓牌。

彈幕持續滾動,“求老師看看我家孩子”、“什麼時候輪到我”等留言不斷湧現。主播隨即補充:“點亮燈牌,資深經紀人幫你仔細把關,判斷孩子是否具備進娛樂圈的潛力。想出名,一定要趁早,年紀小,試錯成本低。”緊接着,他抬高聲調提醒:“還剩最後五個名額,錯過只能等下次。”話音剛落,又一波照片湧上屏幕。

36歲的張莉果斷地點亮了直播間的燈牌。自2024年4月起,她輾轉於多個類似的直播間,半年內為12歲的女兒累計投入萬元,只為換取一個進入劇組演戲的機會,圓一個“明星夢”。彼時的她看來,演戲或許是女兒能繞開升學競爭的另一條路。在她夢寐以求的願景里,成才之路並非只有苦讀這一座獨木橋,讓孩子接觸演藝圈,積攢拍攝經驗,萬一成了演員,職業收入可觀,未來生存或能有更好的保障。

可是一天天過去,當初對方承諾的劇組邀約始終未見蹤影。她逐漸意識到,所謂“造星”的背後,可能另有玄機⋯⋯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此類直播通常以“曾打造數百位知名小演員,主打影視大劇”作為宣傳話術。家長打賞虛擬禮物後,主播會對孩子照片進行“專業評估”;一旦家長表現出興趣,便會被引導至私人微信進行進一步溝通。隨後,對方會推銷從699元的模卡拍攝,到15800元的“明星包裝計劃”等一系列付費項目。

更隱蔽的收費藏在後續的“角色內推”中。相關報價分為多個等級 —— 群演年費16800元,特約主演25800元,定製角色則從6萬元到100萬元不等。這些機構聲稱與各大劇組存在“深度合作”,並“保證戲約”,若未安排角色可全額退款。然而,家長交費之後,所謂的“機會”往往石沉大海。沒有試鏡通知,也無法辦理退款。直至此時,許多人才終於醒悟 —— 投入數萬元,沒有換來任何演出機會,又是一筆打了水漂的錢。

一家書店就要消失,這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嗎?

出品:穀雨實驗室

9月20日,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成府路262號的豆瓣書店掛出了海報“從今日起,進入閉店倒計時”,以及圖書打折促銷的信息。旁邊一張黃色的手寫紙條,寫的是狄更斯《雙城記》的開首 —— 這是最美好的時代,這是最糟糕的時代⋯⋯

豆瓣書店已經營業19年。這是2025年,人們談論着 AI、新能源和世界的動蕩,又一間書店消失,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嗎?52平米的狹窄空間里,時間似乎停滯了。除了舊書架和書,幾乎沒有別的東西,布局十幾年未變。這裡賣人文社科類的滯銷書和二手書,不少是1980到90年代的舊版本,有的書里還夾着前主人的舊照片。收銀台旁邊放着一沓厚厚的《世界文學》,創刊於1953年。書架頂端是店主手寫的紙條:“當人家議論紙媒已死時,我們開始賣報紙。”

這裡拒絕一切“商業化”,不搞直播、賣咖啡、教輔,以及搬進大商場。這裡的規則也跟大部分書店不一樣,書架上的手寫紙條告訴那些經濟拮据的學生、學者和市民:“問價不買無妨”、“帶塑封的書都可拆,拆開不買亦無妨”⋯⋯

翻開店裡的留言本,一位客人在五個月前寫下:“祝豆瓣書店開到二十二世紀。”一位客人買完書,請求店主在書頁寫下:豆瓣書店,2025年9月20日。她小聲道出一次微小的告別:以後可能就不會再來了。一個中年男人低着頭,告訴一旁的女兒:“你以後就找不着這家店了,這家店就沒有了,知道嗎?”

解除爛尾樓購房合同之後

出品:北青深一度

開發商“突擊竣工”後,邱雲購買的房屋存在嚴重的漏水問題。 圖:受訪者提供

買房5年,爛尾3年後,邱雲(化名)終於等來了最終的勝訴判決。2025年8月21日,法院第二次二審判定邱雲與開發商2020年10月23日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預售)》解除,與銀行2020年12月23日簽訂的《個人房產抵押貸款合同》解除,並要求開發商返還首付、貸款本金、利息等費用。

從2020年購房開始,邱雲已支付首付196,781元,已償還貸款本金加利息超過8萬元。2021年6月開始,工程全面停工,開發商“消失”。2023年3月,邱雲決定起訴開發商和銀行,並在過程中經歷了判決結果的“反轉,再反轉”。

2025年7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案例庫發布《陸某、張某千訴鹽城融某置業有限公司、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鹽城分行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該案例的裁判要旨明確指出,商品房出賣人逾期交付房屋,且案涉商品房建設已停工、短期內無交付可能性,買受人購買商品房以及為購買房屋而貸款的合同目的均無法實現。為一攬子解決爭議,保證裁判的統一性,買受人主張在同一案件中一併解除商品房買賣合同和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然而,勝訴並不意味着邱雲能拿回買房的錢,他說自己像是拿到了一張“空氣欠條”。根據《北青深一度》記者的採訪,來自廣東、河南、山東、湖北、新疆等多地的爛尾樓業主,在最高法入庫案例發布前後與開發商、銀行的訴訟中,有的在勝訴、調解後拿回全部損失,有的在解除合同後又面臨著“優先受償權”、執行難、銀行不配合“洗”徵信等新的問題。

被前夫傳播裸照後

出品:真實故事計劃

程嘉寧收到的行政案件立案告知書。圖:受訪者提供

來自江蘇省的24歲程嘉寧,跟陳姓丈夫辦理離婚調解手續期間,帶着5個月大的女兒租房居住。看過網上寶媽邊帶娃邊做視頻號,她也嘗試着,每晚8點哄睡女兒,就開始學習剪輯視頻,藉此駁回丈夫以她沒有工作為由爭奪撫養權。

5月18日夜晚,程嘉寧連麥了兩位女網友,聽她們分享日常生活瑣碎,突然看到彈幕上一名網友說:“陳某的前妻不是非常好看的嗎,生孩子後差了一點,我們群的都認識你。”

程嘉寧起初不以為意,以為網友嘲諷她產後身材走樣、不修邊幅。然而,連麥的女網友警覺性很高,當即追問:“是不是(他)發視頻到群里了?”。那名網友回復“是”。她再追問是不是在群內傳播了私密視頻,那人再次回復“是”。程嘉寧的大腦嗡嗡作響,彷彿被當眾脫光衣服般的羞辱感襲來。

程嘉寧在2023年末與陳某相識,男方展開猛烈追求,戀愛期間對她百般體貼、承諾不斷。在這場看似美好的愛情追逐中,程嘉寧一度以為自己遇到真愛,步入婚姻。然而,戀愛時陳某就在言語中流露出對身邊女性的性化和物化,在群聊中炫耀自己的手機“成了和女友私密視頻的黃片網站”,還導致嘉寧的裸照在熟人圈中流傳。

今年7月,一個擁有十萬訂閱者的 Maskpark 外網群組被曝光,施害者針對熟人女性構成“圍獵暗網”,傳播了大量女性受害者的私密影像。這讓程嘉寧深感震動,決定不再沉默,嘗試搜集證據,訴諸法律,討個說法⋯⋯

一個外賣騎手耗時661天的工傷維權

出品:水瓶紀元

2023年10月7日,杜北拍下自己摔傷的現場照片,一輛電動車橫卧在自行車道上。圖:受訪者提供

2023年10月7日,是30歲的杜北送外賣的第39天。下午近兩點,剛過外賣午高峰,他送完唐山站西廣場外賣訂單後,準備返回片區。電動車經過噴了水的斑馬線,意外發生側滑,杜北和車子齊齊摔倒在地:“左手大姆指有灼燒的疼痛感,膝蓋也是。”經診斷,杜北的左手大姆指粉碎性骨折,有明顯移位,雙膝大面積軟組織挫傷。

事發第二天,杜北的騎手賬號被站長刪除。自此,他開始了漫長的工傷維權,卻經歷多方“踢皮球”和疑似詐騙。事故發生661天後,唐山市路南區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下稱“仲裁委”)裁定,杜北應可獲得118,221元的工傷賠償 —— 儘管企業隨後向法院提起訴訟,將案件繼續拖入法庭。

“中國的法律就是,你要是有理的話,一層一層往上找,早晚會有一個解決的方案。如果認倒霉不找了,那你就自己倒霉了,沒有人會管你了。”杜北告訴《水瓶紀元》。

“騰飛的共享經濟”在製造就業機會的同時,也在悄悄地將越來越多人甩出勞動保障體系。外賣騎手成為熔爐里的耗材,等待用完即棄的命運。

您可以根據知識共享協議條款免費轉載這篇文章

轉載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