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文章

970 篇文章

每周數據新聞精選 | 全球難民流向何處

本周數據新聞精選將分享三個數據可視化項目,分別描繪了全球難民移動的真實情況,美國家庭普遍面臨的收入不穩定狀況,以及美國個稅等級數量一百年來的變化。另外還會介紹2017版增加了數據新聞一章的美聯社記者手冊。

報道工具和技巧 法律援助和緊急協助

新書速遞 | 互聯網時代新聞媒體所面臨的挑戰

本期推薦兩本新聞業的新書,集結了全球新聞人對互聯網時代中業界所面臨挑戰的思考,涵蓋了法律、政治、科技及社會等角度。

百分比與相關性:解讀統計數據需留心的若干概念(二)

目前,越來越多媒體會報道正規科研機構發布的生命健康相關研究成果,這有利於提高公眾科學素養,值得讚賞。但是,誤讀研究結果,尤其是其中統計數據的情況仍不時出現,甚至連國際主流媒體都會犯一些讓專業人士哭笑不得的錯誤。

誤差範圍與抽樣方式:解讀統計數據需留心的若干概念(一)

現代新聞報道總少不了各種數據,比如民意測驗、統計調查,以及大家耳熟能詳的GDP等經濟指標,各種百分比和變化幅度等更是反覆出現。提高統計素養,學會正確解讀數據,不僅是對記者專業的要求,也能讓讀者更好地理解數據背後的客觀事實。

數據新聞

案例分析 | 四萬條監聽錄音 揭秘檢察官之死背後的利益網絡

2017年數據新聞獎近日揭曉入圍名單。阿根廷《民族報》報道《檢察官之死》聚焦前檢察官阿爾貝托·尼斯曼因調查阿根廷與伊朗政府高層而神秘死亡的案件,調動120多人的志願者團隊聽取四萬多條電話監聽錄音,從中抽絲剝繭還原涉案權貴的攻守同盟,入圍競逐“最佳數據調查獎”。這個涉及龐大數據的調查項目如何展開?其中的挑戰和亮點又在何處?

媒體追蹤於歡案,如何利用網上法院判決書揭露真相? 

兩個月來引發社會關注的山東聊城“辱母傷人案“以及對當事人於歡的司法程序近日又有最新進展,媒體的窮追不捨功不可沒,而不斷完善的司法公開制度也有助於公眾了解事實真相。本文為你介紹媒體如何善用公開的法庭判決信息來做深度報道。

案例分析 | 公開數據+多媒體:環境報道突破之道

儘管這份報道對於推動當局治污的影響尚有待觀察,但它與越來越多類似的環境故事一道——見於印度媒體IndiaSpend、第三極項目等——揭示了公開數據以及運用多媒體記錄與展示環境實況在此類報道中愈發重要的作用。

深度網清單 | 全球媒體迎擊虛假新聞:項目、資源與創新方法

假新聞的泛濫,一方面嚴重打擊了媒體的公信力,另一方面卻也促使媒體反躬自省,更加嚴把報道的準確、客觀與專業,並積極求新,開拓事實核查的技術疆土。以下來自全球各地的相關新項目便是最好證明。在這份項目清單里,你還可以找到實用的事實核查資源,收穫有關媒體轉型的創新想法,或發掘新的合作機會。

專訪墨西哥女記者:如果不去調查,那你就不是在做新聞

Marcela Turati是一名屢獲殊榮的墨西哥調查記者。她關注墨西哥的毒品戰爭、移民、童工及其他弱勢群體的問題,對新聞業進步充滿希望,也會對媒體集團的弊端直言不諱。以下Media Power Monitor對Turati的專訪,帶你走近這位能力與膽識兼備的女記者。

移動新聞時代你最需要的工具清單都在這

全球深度報道網現榮譽奉上新專欄“移動報道”(“Mojo Workin’”),由資深移動報道專家Ivo Burum介紹最新的技術、貼士和工具。這個專欄將會助你輕鬆應對移動報道。

WSJ調查記者:用樂觀、堅韌與創造性思維撬開真相之門

5月4日,《華爾街日報》亞洲經濟版編輯Tom Wright在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作調查報道講座。Wright以他主導的馬來西亞“一馬發展有限公司(1MDB)基金盜用”系列調查為例,講解調查方法,分享成功調查的關鍵。

世界新聞自由日 全球深度報道網首獲“捍衛言論自由”殊榮

每年的5月3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世界新聞自由日。2017年的這一天,全球深度報道網(Global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Network)榮獲其第一個新聞獎項——“Difference Day Honorary Title for Freedom of Expression”(捍衛言論自由榮譽獎)。

FOIA分享 | 想查政府支出?信息知情申請幫你挖出答案

在地方政府支出中尋找線索,是許多信息申請成功案例的常用手法。最近的一些例子顯示,政府支出中有許多信息尚待挖掘,包括信用卡費用、工資、退休歡送會,甚至是泄密調查的費用。

每周數據新聞精選 | 以事實核查對付總統嘴炮

全球深度報道網的“每周數據新聞精選”(Top Ten #ddj),將分享由社交網絡程序NodeXL統計得到的最熱門#ddj話題推文,盤點全球數據新聞的趨勢、成果、創意和趣味。本期精選帶你看《華盛頓郵報》如何鑒別特朗普的不實言論,538對議員投票數據的分析,IRE搶救數據的努力,以及國際信息圖表獎的獲獎佳作。

特朗普上任百日 調查報道如何監督“不友好”總統

美國當地時間4月29日周六,特朗普將迎來執政第一百天。在這三個多月里,圍繞他的個人歷史、行事風格及政治手段等方面的種種爭議,為他向來厭惡的“敵人”——新聞媒體,帶來了豐富的調查選題。

管窺全球調查報道動態 GIJN成員成果斐然

對於GIJN成員來說,2017年的第一個季度是忙碌的:他們有的摘得普利策,有的成功眾籌資金,有的開發了新的應用軟件……同時,一些新的合作項目也在進行中。來看看各地的GIJN成員近期在調查報道上所作出的成績。

從“是什麼”到“為什麼”,解釋性報道如何把新聞邊界“拓寬一厘米”

通過梳理背景材料,以長篇敘事、數據圖表、圖片影像或交互可視化等方式,來呈現與分析事件根源、影響範圍與發展趨勢,解釋性報道能幫助讀者更深入地了解複雜的新聞議題。結合國內外報道範例,網易新聞的聞烜介紹了解釋性新聞的發展脈絡,深度網經授權轉載RUC新聞坊的整理,在此分享。

數據新聞

每周數據新聞精選 | 抵禦假新聞,各方有何奇招?

“假新聞”隔三岔五見諸報端網絡,持續引發媒體和公眾熱議。不同背景的研究者如何看待假新聞問題,又提出了怎樣的應對方案?本期精選為你分享兩個假新聞研究案例,以及歐洲數據新聞的發展現狀。

數據新聞

每周數據新聞精選 | 女性不愛學數理化?數據背後另有故事

全球深度報道網的“每周數據新聞精選”(Top Ten #ddj),將分享由社交網絡程序NodeXL統計得到的最熱門#ddj話題推文,盤點全球數據新聞的趨勢、成果、創意和趣味。本期分享微軟關於女性對理工類學科態度的研究,歐洲恐襲時間線,一款衛星圖像搜索引擎及更多數據可視化資源。

全球深度報道大會

全球深度報道大會論文徵集

第十屆全球深度報道大會將於今年11月16日至19日在南非首都約翰內斯堡舉行。屆時將有多場學術性講座,探討調查性報道的發展趨勢、所遇挑戰、教學方法以及最佳實踐。現特向全球新聞學教育與研究者徵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