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功能设置

文字大小

色彩设置

单色 柔和色 dark

阅读工具

底部遮盖 标尺

文章

962 篇文章

深度报道技巧

凤凰周刊王焕熔:后方操作灾难报道的“快”与“限”

2023年底,甘肃兰州发生地震,“冷杉RECORD”发布报道《零下12度,困于甘肃震中的20个小时》。这篇灾难报道由记者团队全程在后方操作,通过对受灾群众个体的采访,详细呈现了震区情况和受灾群众的状态。编辑王焕熔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了这篇稿件诞生的过程和灾难报道的经验。

GIJC 侧记 GIJC23

#GIJC23 侧记:危险者的聚会

“如果把这两千多个人都消灭了,全世界的独裁者应该会睡个好觉。”在 GIJC23 现场,我们一直开这样的“地狱玩笑”,却又如同另类的集体心理诊疗。自由作者邹思聪在这篇侧记中讲述了三位俄罗斯流亡记者的故事——他们虽然再也无法回国,却在异乡坚持报道、建立生活。

GIJC 侧记 GIJC23

#GIJC23 侧记:哪怕空间再小,也不要停止做事

在参会之前,于月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哪些同行和我们一样处境艰难,又是怎样克服?在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分享后,她觉得哪怕空间再小,也不要停止做事。

GIJC 侧记 GIJC23 全球深度报道大会

GIJC 侧记:残缺的数据,模糊的面孔,天秤倾斜的判决——从女性杀戮报道说起

如今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报道?在影响力如此受限的当下,我们究竟如何定义和看待“impact”?在报道杀戮女性的分享中,独立记者易小艾找到了部分答案:有些记录,若没有留下,真的会丢,若还有一些力气,就一起守住每一个留下记录的可能吧。

深度报道方法

如何调查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可能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涉及新药和外科手术程序的研究可能会直接影响公共卫生,而政府也会根据研究结果来制定相关政策。在这篇文章中,三位专家分享了他们在调查学术不端行为方面的经验和技巧。

GIJN 十问

GIJN 十问:从警察、调查记者到NGO负责人,对话韩国调查记者林宝英

林宝英的职业生涯从警察开始,在偶然的机会下转行为调查记者,现在又成为了普利策中心人工智能问责网络的负责人。她曾参与多个重磅调查,涉及韩国的学术造假、医疗设备监管等问题。在这篇访谈中,林宝英分享了她做调查报道的挑战、技巧,喜欢的工具以及曾犯过的错误等。

深度报道精选

深度报道精选:谷歌中国工程师杀妻案

全球深度报道网精选了1月几篇值得细味的深度报道,内容包括谷歌中国工程师杀妻案、火车司机的工作状况、中国钢琴销量断崖式下滑、江西新余火灾等。

GIJC23 全球深度报道大会

如何报道女性杀戮?

在报道因性别原因蓄意杀害女性的事件时,媒体常常过分集中于惊悚和血腥的细节,或仅仅展示冷冰冰的数据。在 #GIJC23 上,五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分享了报道女性杀戮的技巧。

深度报道精选

深度报道精选:甘肃积石山震后72小时

12月18日,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里氏6.2级地震,造成超过140人遇难。在冰冷天气之下,灾民渴求临时帐篷、折叠床、感冒药等物资,而救援队伍则努力克服霜冻和塌方道路等恶劣环境,尽力将物资送予灾民。全球深度报道网精选了12月份几篇值得细味的深度报道。

GIJC 侧记 GIJC23 全球深度报道大会

#GIJC23 侧记:告别疫情,见面聊天,与世界再次连结

和不同地区的记者交流中,我还是不断感慨世界的广阔,我从他们那收获了许多建议。那是一种互相取暖,也是为自己打气。想起那些记者对我说过的“You look so young”,我也有了更多冲劲和底气。是的,我还年轻,我还可以做很久。也许,也会迎来一个更好的时代吧。

2023年 GIJN 精选10大调查工具

在2023调查记者与编辑大会(NICAR23)、第13届全球深度报道大会(GIJC23)等会议上取经,以及访问无数的获奖记者后,全球深度报道网(GIJN)为你介绍以下10款容易使用的调查工具和技术,或者你可以考虑在下一个调查项目中好好利用它们。

GIJC 侧记 GIJC23 全球深度报道大会

#GIJC23 侧记:知识正义、原住民报道与 Journal-ism 的合作

参会的过程中,我常常和朋友感慨,新闻工作(Journalism)和期刊论文(Journal)拥有共同的词源,即“即时的记录”(jour),而整场大会并不呈现为其乐融融的“思想盛宴”,也让我进一步明白了会议(conference)的本意是不同处境和技巧的交换和碰撞。

深度报道精选

深度报道精选:朱令,人生五十

“朱令案”是中国最引人关注的悬案之一,她在1990年代就读清华大学期间被两次投毒,身体受到了不可逆转的伤害。警方早年一度锁定她的同宿舍室友孙维为案中“唯一嫌疑人”,案件却在“中央领导同志批示”之下结办、不了了之。《凤凰周刊》的这篇专访,回顾了这一起案件,还了解了朱令及其父母的现况。全球深度报道网精选了11月份几篇值得细味的深度报道。

GIJC23 全球深度报道大会

废料、欺诈和滥权:如何调查环境犯罪?

环境犯罪为犯罪份子创造数十亿美元的年收入,同时对社群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其中一些损害更加是不可逆转的。在瑞典哥特堡举行的第13届全球深报报道大会 #GIJC23 的一场研讨会上,普利策中心非洲议题编辑 Madeleine Ngeunga、The Public Source 创始编辑 Lara Bitar 与有组织犯罪和腐败报道项目(OCCRP)环境编辑 Caroline Henshaw 分享了他们有关环境犯罪的报道和建议。

全球深度报道大会

GIJC25 和 GIJC27 在全球范围征集提案

全球深度报道大会(GIJC)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调查记者聚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我们现在在全球范围内征集 GIJC25 和 GIJC27 的提案。

GIJC23 全球深度报道大会

成为顶尖调查报道编辑的8个技巧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编辑。”这是资深美联社调查编辑在全球深度报道大会上,呼吁听众记住的口号。优秀的调查编辑能够让报道更加有力,保护并激励记者。在这篇文章中,三位顶尖的调查编辑分享了8个调查编辑技巧。

深度报道精选:巴以冲突,来自双方平民的讲述

网络上充斥关于巴以冲突的夸张、虚假和未经验证消息,媒体的客观报道变得更加重要。《三联生活周刊》整理了身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双方平民的讲述,试图呈现他们在战火、恐惧、伤亡之中的处境。《澎湃新闻》则利用数据、信息地图等,重构本轮冲突爆发的头12天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全球深度报道网精选了10月份几篇值得细味的深度报道。

重写历史:如何调查年代久远的新闻事件?

记者挖掘在过去发生的、从未披露的事实、事件、档案或证词,它们有时候极具分量,足以“重写历史”,或至少改变我们对某个事件或人物的了解及看法。在第13届全球深度报道大的一场研讨会上,三位记者分享了他们调查历史事件的经验。